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二(4)
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1929年——1933年)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②直接原因: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加劇;
2、表現: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農產品價格猛跌、失業人數激增
3、特點:①波及范圍廣②持續時間長③破壞特別大
4、影響
①加劇了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危機;②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③加劇了資本主義國家與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
▲羅斯福新政
1、背景
2、內容
(1)金融
①令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信用;②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③擴大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權力;④管制證券業
(2)工業
①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將生產的各個環節置于國家監督之下;
②調整企業關系和勞資關系;
(3)農業
①成立農業調整署,用行政手段調整農業政策;
②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調整農產品結構,提高并穩定農產品價格;
(4)社會福利
①建立聯邦救濟署,發放緊急救濟金;②加強社會保障措施,為弱勢群體提供社會保障;
③推行“以工代賑”,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刺激消費;
(5)社會立法
①《全國勞工關系法》,使工人有權組織工會;②成立全國勞工關系委員會,保障工人的基本權利;
③“社會保險法”
3、實質:
不促動資本主義制度的情況下,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預;
4、特色: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應對危機,其應對措施基本以立法的形式出現;
5、影響
(1)對美國
①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②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使美國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2)對世界
①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發展模式;②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的時代,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最主要)②建立“福利國家”③第三產業的興起④新經濟的出現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時期背景措施結果
二戰結束—20c70d初戰后經濟殘破,欲恢復經濟國家干預經濟經濟快速發展,“黃金時期”
20c70d初出現“滯漲”現象減少國家干預20c80d經濟恢復和發展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必修二(4)”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