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文言句式知識點(必修一)
1《燭之武退秦師》
是寡人之過也(“……也”表示判斷)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斷)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省略主語“燭之武”)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省略介詞“以”的賓語“之”)
夫晉,何厭之有?(“有”的賓語“何厭”前置,“之”作為標志。翻譯時要調整為“有何厭”)
以其無禮于晉(介賓短語“于晉”作狀語,后置,翻譯時要調整為“于晉無禮”)
2.《荊軻刺秦王》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者……也”表判斷。譯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強迫你簽訂條約來回報太子。)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為”表被動。譯文:將軍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殺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見”表被動。譯文:而且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
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狀語后置。譯文:燕王親自在朝堂上行了禮送出來。)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定語后置。用“者”字煞尾,構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者”,相當于結構助詞“的”。譯文:太子及知道這件事的門客。)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語后置。譯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們,不能攜帶任何兵器。)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介詞“為”后省去了代詞賓語“之”。譯文:蒙嘉就替荊軻先對秦王說。)
使畢使于前(第一個“使”后省去了賓語“之”。譯文:讓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
3.《鴻門宴》
倒裝句:
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語文:文言句式知識點(必修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