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城市與環境

2016-11-18 09:41:25 來源:高考網

   小編寄語:關于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高一地理必修二的學習,同學們首先要對這部分的知識點進行總結,這樣才能全面把握所學的知識,高一地理必修二共分為四個單元,下面小編將按照各個單元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知識點。下面是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第二章城市與環境,供大家參考。

  第二章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 城市空間結構

  1概念: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會、經濟、文化中心。特點:人口和產業活動密集、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交通運輸和信息交流相對發達。

  2城市區位分析:自然地理區位(相對穩定):(1)地形:溫帶——平原,熱帶——高原,山區——河谷或開闊低地(2)氣候:降水適中(沿海地區)和氣溫適中(中地位地區)(3)河流:沿河設城,河流交匯處或河口水運的起點或重點

  社會經濟區位(不是一成不變的)(1)資源:礦產(2)交通運輸:武漢,徐州(3)政治:首都:雅典,羅馬城,西安,洛陽,杭州 新首都:華盛頓,堪培拉,巴西利亞,伊斯蘭堡(4)旅游(5)科技(經濟)(6)宗教:麥加,麥地那,梵蒂岡,拉薩(7)軍事:嘉峪關市

  3日本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原因:山多平原少、海洋性溫帶季風氣候、資源匱乏多進口、海岸線曲折多海灣港口易于貿易

  4城市的區位選擇考慮因素:地質(避開災害多發區,考慮地基承載力),地形(平原),河流(碼頭建在河的凹岸處),注意環境保護

  5城市地域形態(區位因素影響城市形態):集中式(便于集中設置較完善的生活服務設施)組團式(用地分散,交通聯系不方便,投資較大)條帶式,放射式

  6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因素: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運輸狀況等P30

  7中心商務區的特點:建筑高大密集、經濟活動最為頻繁、內部分區明顯、人口數量晝夜差別大、交通通達度高

  8西方城市結構學說: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P32\33

  9中心地是向周圍地區提供各種貨物和服務的地方,其等級主要是根據中心地提供的職能種類和服務范圍來劃分的。

  10一個地區城鎮的規模的大小與數量成反比,城鎮的空間分布主要受到商業因素、行政因素、交通因素的影響。

  11高級中心地服務范圍大,彼此相距遠,六邊形數目大,低級中心地反之(高級中心地的服務范圍是低級中心地3倍)高級中心地包容低級中心地,高級服務范圍覆蓋低級服務范圍,從而構成層次分明的空間網絡體系(相同級別的中心地服務范圍彼此獨立排斥)。

  第二節 城市化過程與特點

  1城市化的表現: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城市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中不斷上升(衡量地區城市化水平的標志)

  2城市化的意義P36

  3社會經濟發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動力。

  4城市發展與工業化進程關系尤為密切,工業為城市經濟的主要支柱,能夠安排大量勞動力就業,并未服務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5城市的興起又與第三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

  6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特點;起步早、水平高、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發展中國家的城市化特點: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發展不合理(南美洲國家“虛假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印尼的“滯后城市化”)

  6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和城鎮轉移,是解決我國農村、農業、農民問題的根本出路。

  7中國城市化特點P40。

  第三節 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城市病

  2逆城市化階段表現:城市中心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環境趨于惡化、地價房祖昂貴、就業困難、社會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環境良好、房租地價便宜,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的郊區或衛星城遷移。

  3城市經濟逐步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大型中心城市加速發展,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上面的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第二章城市與環境,對大家非常有幫助,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責任編輯:張新革)

分享“高一地理知識點總結:城市與環境”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婷婷综合激情亚洲狠狠首页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中文字幕乱在线伦视频日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乱码AⅤ 在线播放国产日韩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视频 | 日本三级三少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