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赤壁賦》課文題解
1、關于“赤壁”:
神宗元豐二年,蘇軾被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1082年秋、冬蘇軾先后兩次游覽了黃州附近的的赤壁,寫下兩篇賦。本文是第一篇,有稱作“前赤壁賦”。赤壁之戰的地方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在今湖北武昌的赤磯山,或為湖北赤壁。蘇軾所游的是黃州的赤鼻磯,并非赤壁大戰處。
2、賦:在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并稱。
⑴ 賦是由《詩經》《楚辭》發展而來,前者是賦的遠源,后者是賦的近源。
⑵ 賦大體上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等幾個發展階段。
⑶ 在晚唐時的古文運動的影響下,賦又發展為“文賦”,它句式參差,押韻比較隨便,重視清新流暢,杜牧的《阿房宮賦》就是一篇文賦。
⑷ 至于賦的作用,班固說:“或以抒下而通諷喻,或以宣上德而盡忠孝。”也就是說,賦的作用是用來表達人民的愿望,諷喻政寧。
⑸ 在特點上,劉勰說過:“賦,鋪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鋪敘風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顯志,以寄諷喻之意是它的寫作特點。
⑹ 唐宋古文運動興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寫作方法作賦,使之由駢驪趨向散文化,稱為“文賦”以區別于六朝的“駢賦”和唐代用來科考取士的“律賦”。
(責任編輯:王碧)
分享“高一語文《赤壁賦》課文題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