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練習題

2016-11-23 13:20:13 來源:學習方法網

  一、 單項選擇題

  1 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隨著經濟政治的變化發展,人們的人才觀念、就業觀念、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表明

  A 人的思想觀念決定社會的發展

  B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

  D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2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首先要解放思想,使東北人從舊體制、舊思維、舊路徑下解脫出來,這是因為

  A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C 思想觀念的變化具有相對滯后性

  D 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3 鄧小平同志曾深情地說到:“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卓越領導,中國革命有極大的可能到現在還沒有勝利,那樣,中國各族人民就還處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之下,我們黨就還在黑暗中苦斗。”這表明,領袖人物

  A 能夠決定社會發展進程

  B 能夠改變社會發展規律

  C 對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

  D 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4 我國人民在抗擊“非典”的戰斗中煥發出“萬眾一心、眾志成誠、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于勝利”的偉大精神,這是從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時期的生動展現。這說明

  A 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B 本質離不開現象,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C 理想來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

  D 個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過共性表現出來

  5 “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成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體會;“科教興省”,“文化強市”成為許多地方的發展思路。這些情況表明

  A 改造主觀世界才能改造客觀世界

  B 文化是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實踐中創造的精神成果

  C 先進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進步具有促進作用

  D 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先進文化的創造者

  6 偉大的事業孕育著偉大的精神。在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壯麗進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偉大精神。這表明

  A 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 社會意識的性質決定社會存在的性質

  C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D 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的區分是相對的

  7 早在1835年馬克思諄諄告誡年輕人:“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的自身完善。不能認為這兩種利益會彼此敵對,互相斗爭,一方必然要消滅另一方,人類的天性生成是這樣:人們只有為了同時代的人的完善,為了他們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達到完善。”這里的“人類的天性”是指

  A 人具有從事生產勞動的特征

  B 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自然界

  C 人類具有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

  D 人們總是處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

  8 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的價值取向。這是因為①②③④

  它反映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我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③它是我國人民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的力量源泉 ④它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精髓,也是鄧小平理論的精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 “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里才能永遠不會干枯,一具人只有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為一體的時候,才能取得力量。”這表明

  A 個人利益是集體利益的前提

  B 個人利益可以促進集體利益的發展

  C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辯證統一的

  10 我國體育健兒在雅典奧運會上奮力拼搏,取得了優異成績,受到國家的表彰和社會的稱贊。這件事直接表明,一個人要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堅持

  A 世界觀、人生觀的完全一致性

  B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C 個人與社會的統一

  D 學習理論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

  11 食品安全問題是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這是因為

  A 集體主義價值觀是以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核心的

  B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C 道德手段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基礎手段

  D 集體主義能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所有矛盾

  12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獻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寶也,宜為君子器,不宜為細人用。”了罕曰:“爾以寶為寶,我以不受子玉為寶。”這段話主要表明

  A 任何事物都有兩重性

  B 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

  C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觀

  D 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不在于索取

  13 同為宋朝文化名流,蘇東坡的《食荔枝》對廣東荔枝贊不絕口,說“日咬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蔡襄的《荔枝譜》卻說天下的荔枝,以閩中為第一,蜀州次之,嶺南為下。這說明

  A 價值判斷總是有主觀性

  B “趣味無商量”,美食評鑒沒有客觀標準

  C 兩者的評價都受到鄉土觀念的影響,把自己家鄉的荔枝說成是最好的

  D 價值判斷是有階級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觀看待廣東荔枝的價值

  14 《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在野生動物條目釋文中刪去了“肉可以吃”、“皮可做皮褥”等話語,這表明

  ①重視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價值觀的進步 ②辭書編撰要與時俱進,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社會 ③社會價值觀的改變促使辭書編撰者轉變個人的價值觀 ④辭書編撰者個人價值觀的轉變能夠引導社會價值觀的進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人們形象地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比喻為“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這表明

  A 三者利益是根本一致、完全和諧的

  B 三者利益是相互滲透的,同等重要的

  C 三者利益是密切聯系相互影響的

  D 個人應把國家和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16 “隱賄”面前要慎獨,也就是說:“不畏人知畏已知”,不受良心的譴責,這才是真正的覺悟。有了慎獨意識才能做到拒腐蝕永不沽。領導干部要做到“慎獨”必須

  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②認真思考,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 ③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④正確處理權力與金錢的關系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7 一些城市為了公共工程建設,需要拆遷居民房屋。在拆遷過程中,一方面部分工作人員野蠻拆遷,損害居民利益;另一方面部分居民乘機漫天要價、陰撓拆遷。這表明

  A 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集體利益

  B 必須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C 既要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又要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

  D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一致的

  18 歷史唯物主義關于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的基本觀點是

  A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B 社會存在決定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反作用

  C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D 社會存在的性質與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與變化

  19 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能有個人自由。”這一論斷說明

  A 個人利益不能離開集體利益而存在

  B 集體利益以個人利益存在為前提

  C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一回事

  D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不發生矛盾

  20 根據馬、恩的上述觀點,我們應該做到

 、俨荒茏非髠人利益 ②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③堅持集體利益服從個人利益的原則 ④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保衛集體利益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1 為了人類的美好未來,許多專家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戰略”,其中的內容之一就是不能只考慮自然資源轉化為工業產品的價值,還要考慮資源的保護和再生的需要,重視經濟增長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綜合價值。這一思想

 、俦砻髁藘r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導向作用 ②堅持了事物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觀點 ③是衡量我國人民現階段價值觀正確與否的具體標準 ④兼顧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一致性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22 “能群者存,不能群者滅;善群者存,不善群者滅。”這句話在人生觀上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②利用集體去謀取個人利益 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④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23 “人不可能把金錢帶入墳墓,但金錢卻可以把人送入墳墓。”這句至理名言告訴我們

  A 人不應該擁有金錢,金錢只能導致罪惡

  B 合法取得金錢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物質保證

  C 資產階級是把金錢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惟一尺度

  D 應該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正確認識和處理金錢與人生的關系

  24 我們按照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積極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這一事實表明

  A 價值觀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

  B 價值觀對人們的活動有決定作用

  C 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的價值觀能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D 社會意識促進社會存在不斷向前發展

  二、 不定項選擇題

  25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無論是從觀念上還是從生活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加入世貿組織,人才的競爭從“遠距離競爭”正式走向“零距離競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加入世貿就是和國際接軌,要掌握國際規則就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這表明

  A 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

  B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C 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

  D 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26 發展循環經濟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雖前景看好,但由于它的公益性、長期性和復雜性,又具有相當大的實施難度,需要全社會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參與。這表明

  A 社會生活必須擁有統一的價值觀

  B 整體功能要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C 弘揚集體主義價值觀有著現實的重要意義

  D新事物代替舊事物要經歷一具艱難曲折的過程

  27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有一回拿破侖過AIPS山,說‘我比AIPS山還要高’,這何等雄偉,然而不要忘記他背后面跟著許多士兵。”魯迅先生的觀點表明

  A 英雄造時勢

  B 時勢造英雄

  C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 歷史的發展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北京市教委主持制定的中小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2003年2月12日正式出臺,將于新學年開始在全市各中小學試行。據此回答28—29題

  28 修訂已沿用21年的中小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說明

  A 意識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

  B 實踐活動具有歷史性

  C 認識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深化、擴展、向前推移

  D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29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新增“做事認真負責,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與父母溝通感情,交流思想”“生活不攀比”“妨礙他人要道歉”的內容。這表明

  A 正確認識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內容

  B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

  C 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

  D 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

  30 加快推進長三角經濟一體化,要以思想觀念的融合為先導,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努力實現市場相通、體制相融、資源共享、交通共連、人才互通、產業互補。這一要求體現了如下哲理

  A 改造社會必須以承認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B 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

  C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D 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相互聯系

  31 與時俱進要求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這一觀點所體現的哲學原理是

  A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 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統一的

  C 認識的目的在于尋求新認識

  D 人的認識是不斷向前發展的

  32 胡錦濤同志在西柏坡考察時指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之所以要重申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是因為

  A 意識的內容來自于客觀事物

  B 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C 全面小康理想的實現需要艱苦奮斗

  D 擔保艱苦奮斗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3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這兩句話表明

  A 要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B 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C 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D 人們對同一事物是否有價值的判斷具有多樣性

  三、簡答題

  34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1)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運用所學的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35 我國三峽工程的順利進行,跟廣大三峽移民從國家大局出發有密切關系,也與接收安置三峽移民的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分不開。按國務院接收安置三峽移民要求,承擔接收任務的江蘇大豐市自覺犧牲局部利益服從國家利益,服從國家建設大局,共接收安置重慶市去陽縣183戶810名移民,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

  請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四、辨析題

  36 提倡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會抹煞個人利益、壓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37 在我國現階段,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同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是一回事。

  五、論述題

  38 蘇州被譽為中國城市中的“趕超明星”、“全能選手”。GDP位居全國城市第四位。今日姑蘇,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和諧共存。在環境保護、科技進步、文化教育、社會治安、社區建設、群眾體育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市區和縣級市全部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等稱號。去年非典期間,全國許多地區經濟發展都受到嚴重影響,而蘇州由于公共衛生機制早已建立,經濟卻得到全面加速。對于蘇州發展的原因,蘇州市長認為:“社會是一個整體,農村與城市,經濟與社會,經濟增長與就業增長,物質與精神,人與自然,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廢。協調發展的效果,日久自見輝煌。”

  從哲學上看,蘇州的發展給我們哪些啟示?

  39 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根據中共中央的建議,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材料二:2004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就“三農” 問題發出了關于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材料三: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深化就業體制改革,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建設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養老保險等制度,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面。為此,國家著手解決9億農民的看病難問題,撥出?罘龀纸⑿滦娃r村合作醫療制度。

  (1) 三個材料所反映的共同點是什么?它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哪些觀點?

  (2) 聯系上述材料,說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價值定位。

  參考答案:

  1---5 BBCAC 6---10 ADADC 11---15 BCAAC 16---20 ACBAD 21---24 BCDC

  25 AC 26 CD 27 BCD 28 BCD 29 ABD 30 ABC 31 ABD 32 BCD 33 CD

  34 (1)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第一,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觀因素的制約,積累起來的主觀因素越正確,越有廣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進一步正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有助于提高人們的素質,有助于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第二,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有助于人們形成正確的意識,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向前發展。第三,價值觀對人們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大力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能夠使人們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為經濟經濟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柱。

  35 (1)上述材料說明,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集體主義得到發揚廣大。

  (2)江蘇大豐市人民自覺犧牲局部利益,服從國愛建設大局,接收安置三峽庫區移,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說明他們能夠發揚集體主義精神,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自覺服從大局。

  (3)總之,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

  36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不同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都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但必須有良好的市場秩序,遵守社會規范,才能有助于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生產者和經營者才可能從中獲取正當利益,得到發展。

  (2)不同的商品生產者經營者只有把個人勞動轉化為社會勞動,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獲得自身利益。

  (3)在處理發展市場經濟中的矛盾時,集體主義能促使各種經濟法律和法規的貫徹,即使國家整體利益得以保障,又使個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還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以便實現各自的利益,所以堅持集體主義,不會抹煞個人利益。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集體主義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發揮集體主義的重要調節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性質、目的要求在經濟活動中堅持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需要發揮集體主義的調節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產生的矛盾,需要集體主義進行調節。所以認為集體主義會抑制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不對的。

  37 (1)正確的價值觀要符合事物的屬性和規律,要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黨的基本路線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規律。集中體現了我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就堅持了正確的價值觀。

  (2)是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能否做到“三個有利于”。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思想和行為,就有價值,對“三個有利于”作出貢獻越大,其價值就越大?梢妶猿贮h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與堅持正確的價值觀是完全一致的。

  (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堅持“三個有利于”是堅持正確價值觀的部分內容,二者不能完全等同。

  38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這就要求我們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蘇州的發展啟示我們,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等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只有協調發展才能相互促進,實現良性互動。

  (2)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我們要樹立科學的價值觀。蘇州市正是因為在發展問題上樹立的正確的價值取向,才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3)意識對物質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蘇州的全面協調發展得益于領導人的正確的執政理念,這就啟示我們,只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39(1)三個材料所反映的共同點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人為本、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

  它們反映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以下觀點:

  第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同時,也要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尊重人、主動關心人,尊重他人的正當利益。

  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人,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必須樹立群眾觀點,做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人類歷史活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的統一,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定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最高的價值觀。

  (3)材料三反映了建立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企業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增強企業活力的客觀要求,是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是保障民權、關注民生、解除民憂的制度保障。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練習題”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宅男免费永久 |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 五月天在线视频婷婷播放 | 思思re久久精品66在热线热 | 午夜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不卡 | 五月天免费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