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專題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中國科學家參與設計制造的阿爾法磁譜儀由美國航天飛機帶入太空,以探測太空“反物質”是否存在。“反物質”是原子核帶負電、電子帶正電的物質。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反物質的是( )
A.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也不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B.是與正常物質形態相對應的特殊物質形態,其惟一特性仍然是客觀實在
C.是一種根本不存在的特殊物質
D.是一種觀念上的特殊物質
2、“手推磨產生的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這說明( )
A.不同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了該社會的生產力狀況
B.不同社會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于該社會性生產力狀況
C.手推磨、蒸汽磨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D.手推磨、蒸汽磨都是人們創造的,都由人的意志決定
3、馬克思說:“人并沒有創造物質本身,甚至人創造物質的這種或者那種生產能力,也只是在物質本身預先存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從哲學上看,這是說( )
A、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B、 人的意識永遠落后于客觀物質世界
C、 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
D、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4、哲學上講的物質是指( )
A、 除意識之外的萬事萬物的根本屬性
B、 除意識之外的一切有形實體
C、 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D、 千千萬萬種物質的具體形態
5、人們能夠有意識地利用木料制出桌椅等充分體現了( )
A.人類可以支配自然界
B.人類可以制造出新的物質
C.自然界在人類產生后,其存在與發展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人的本質能力
6、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不同之處在于( )
A.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
B.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C.社會活動是人有意識的活動
D.社會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
7、促成自然界向人類社會的巨大飛躍的是( )
A.語言 B.意識 C.物質 D.社會勞動
8、“人并沒有創造物質本身。甚至人創造物質的這種或那種生產能力,也只是在物質本身預先存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馬克思的這段話說明( )
A.人不能改造自然,不能創造物質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
C.人類創造自然的前提是自然界的客觀存在
D.人類有意識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們承認自然的客觀存在和服從自然的結果
9、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的關系是( )
①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②多數與少數的關系 ③共性與個性的關系 ④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0世紀以來,人類對自然的改造越來越多地表現在對生物具體形態的改造上,人們已造出了“基因魚”、“基因豬”等新型物種,并克隆了“多利”,但如果沒有業已存在的物種,沒有遺傳物質染色體上的基因,沒有基因變化的規律,只靠人的意志辦事,恐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明( )
A.人類不同于物的最大特征:人有能動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意識對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C.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觀的,發展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D.人類有意識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們承認自然的客觀存在和服從自然的結果
11、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其哲學寓意是( )
A.人只能被動地適應自然
B.人在客觀事物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C.客觀事物及其內在規律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地存在著
D.人們做事不可太認真
二、簡答題
1、1996年10月24日,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不得不說:“(天主教)信仰并不反對生物進化論。”但又說:“如果人的身體源于業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質,人的精神和靈魂則是上帝直接創造的。”這則材料說明了什么?
2、人能夠有意識地制造出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東西,這是否意味著自然界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呢?
3、怎樣理解“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B 3、C 4、C 5、D 6、C 7、D 8、D 9、C 10、D 11、C
二、簡答題
1、(1)這則材料說明,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越來越證明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2)自然界的天地萬物都有自己產生的客觀過程,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才出現的。自然界既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也不是人的意志的產物,本來就是客觀的,這已被大量的科學實踐證明,保羅二世也不得不承認。
(3)保羅認為“人的精神和靈魂是上帝創造的”,這否定了世界的客觀性,是唯心主義觀點。
2、人確實能制造出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東西,但是,人們改造自然物活動的基礎,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屬性和變化發展的規律。也就是說人們改變的只是自然物的具體形態、具體屬性。因此人們能夠有意識地制造出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東西,但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仍然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3、 ①人們發揮自己的能力創造新的生產力總是要受到原有的生產力水平的制約,因此,原有生產力水平的高低總是限制著下一步生產力水平提高的幅度。
②生產力的發展,還受到其他經濟條件和歷史條件的制約,而這些經濟條件、歷史條件又都是客觀存在的,是任何人的意識也無法改變的。
③每一代人創造新的生產力時,還必須遵循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來進行。
綜上所述,生產力的發展是客觀的。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專題練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