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重點知識點:語病題辨析方法
多了解一些考試資訊信息,對于學生和家長來講非常重要,我們為大家整理了:語病題辨析方法一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讀。“讀”就是默讀,在默讀中捕捉句子的語病所在,進而準確辨別出語病來。這種辨別法的應運原理是語感。朱光潛說過: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學生廣泛接觸并積累了很多言語材料,憑借記憶的檢索功能便形成直覺思維,在語言學習中培養了良好的語感。正因為語感具有直觀性,很多語病就可以借助“讀”來讓它顯形。例:我們每個人都應不遺余力地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自己的貢獻。
此例屬語序不當,應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審。這里的“審”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審句子的主干,二是審句子的枝葉。
1 審句子的主干實踐證明,大量的語病都犯在句子的主干上,所以,我們在找語病的時候,可以此作為辨析的突破口。拿到一個句子后,先審讀句子的主干,看看句子成分能否搭配,有否殘缺,句意表達是否雜糅等。例:目前,電子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提高和造就一批專業技術人員。
“提高”與“專業技術人員”搭配不當。
2 審句子的枝葉也有部分語病犯在句子的枝葉上,這一類語病主要是搭配不當、詞序不當、成分贅余、表意不明等。例:在翻閱中國話劇100周年紀念活動資料時,他萌生了創作一臺尋找中國話劇源頭的劇本的意念。
此例屬搭配不當,“一臺”與“劇本”沖突。
三、抓實踐證明,很多語病都附帶有一些顯著的標志,如果我們能在一“讀”二“審”的基礎上,抓住語病標志,弄清語病方向,那么,準確辨別語病也就變得較為輕松了。
1 句中有“能否”“是否”“強弱”等詞語時,考慮句子是否前后照應。例:21世紀的中國有沒有希望,關鍵在于既要堅定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要廣泛地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文化。
此例犯了前后照應不對稱問題,可在“在于”后面加“能否”,并將句中的兩個“要”字刪去。
2 句中有多個否定詞,考慮是否濫用否定,將語意說反了。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所缺乏的,一是勇氣不足,二是謀略不當。
此例犯的是濫用否定,結果將句子的語意說反了,可刪去“不足”“不當”。
3 句中有“和”“同”“以及”等詞語,考慮是否表意不明。例: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分別存入了兩家銀行。
此例屬表意不明。可以理解為“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也可以理解為“他背著總經理”,“副總經理”跟他是同伙。
4 句中有多個并列成分,考慮詞序是否得當、概念有否交叉、搭配是否妥當等。
例:我們的報刊、雜志、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范的現象,增強使用語言文字的規范意識。
“報刊”就是報紙和刊物的合稱,不能與“雜志”并列,“一切出版物”又包括“報紙”“雜志”,兩者也不能并列。
(責任編輯:陳海巖)
分享“高二語文重點知識點:語病題辨析方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