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達標訓練(附答案)

2016-12-04 08:43:09 來源:學習方法網

   第五章---第1節 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1.幾千萬年前,恐龍稱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因,恐龍突然滅絕。一種學說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所致,另一種學說認為,是地球的氣候發生劇變所致。據此回答下題。

  什么要素的變化使得恐龍生存的環境更加惡劣?最準確的說法是(  )

  A.氣候變化  B.植物變化

  C.水的變化 D.各自然要素都發生了變化

  2.關于生物對地理環境形成和發展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生物改變了大氣圈和水圈的成分

  ②生物促進了環境中物質的遷移運動

  ③生物的呼吸作用是其改造的根本原因

  ④生物促進了土壤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10•徐州模擬)下圖反映了地理要素間的哪一功能(  )

  A.生產功能 B.平衡功能

  C.消費功能 D.選擇功能

  下圖為低、中、高三個不同緯度的自然帶(生態系統)物質流動示意圖(圖中圓圈的大小表示所儲存養分百分比的多少)。讀圖完成4~6題。

  4.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葉在生態系統所儲存養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  )

  A.土壤條件 B.氣候條件

  C.生物條件 D.地質條件

  5.圖中所示三個自然帶緯度由高向低排列的順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6.圖示反映了地理環境整體性的(  )

  A.地理要素間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

  B.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產生新功能

  C.自然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

  D.地理要素的變化會“牽一發而動全身”

  (2010•鹽城模擬)讀漫畫“把云留住”,完成7~8題。

  7.與該漫畫主題最貼切的環境問題是(  )

  A.土地鹽堿化

  B.大氣污染

  C.森林破壞

  D.溫室效應

  8.此圖體現了區域地理環境的(  )

  A.整體性 B.差異性 C.開放性 D.同一性

  人類活動會導致某些自然要素的變化,進而帶動其他要素的變化,其中水是比較容易受人類影響的自然要素。結合下圖回答9~11題。

  9.判斷方框Ⅰ、Ⅱ、Ⅲ、Ⅳ相應內容的排序,正確的是(  )

  ①土壤水增多 ②庫區蒸發量增大 ③蒸騰加強 ④植被覆蓋率增大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0.圖中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體現了地理環境的(  )

  A.整體性特征 B.區域性特征

  C.差異性特征 D.不穩定性特征

  11.阿斯旺大壩修建之后,對尼羅河河口地帶產生的負面影響有(  )

  ①土壤肥力下降 ②產生土壤鹽堿化 ③洪澇災害加劇 ④漁業產量下降 ⑤三角洲面積擴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讀下面兩幅漫畫,完成12~13題。

  12.兩圖反映的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變暖 B.降水減少

  C.砍伐森林 D.酸雨嚴重

  13.兩圖現象主要體現了(  )

  A.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B.地理環境的差異性

  C.地理要素的穩定性 D.地理要素的獨立性

  (2010•聊城模擬)“生物入侵”是指某個地區的外來生物物種打破了當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例如,桉樹原生長地是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和東南部地區,具有良好的生態效益,但是在引種到我國的云貴高原后,卻引發了令人頭痛的生態問題:引種地區的地下水位嚴重下降,桉樹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回答14~15題。

  14.桉樹在澳大利亞和云貴高原生長的自然條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亞降水多,而云貴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亞地勢低,而云貴高原地勢高

  C.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豐富,云貴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儲存條件不利

  D.澳大利亞光照條件好,而云貴高原光照條件不好

  15.以上案例,能夠給予我們的啟示是(  )

  ①地理環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

  ②引進外來物種,需要考慮地域環境的差異性

  ③某一要素的變化可能導致其他某個要素的變化,但不會引起整個環境的改變

  ④引進外來物種,必然造成當地生態環境的破壞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二、綜合題(共40分)

  16.(2010•浙江溫州五校聯考)大約在4 000萬年前,青藏高原從海底開始隆起。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緩慢抬升,今天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已高達4 500多米,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其要素如圖所示。閱讀并分析以下聯系框圖,完成下列問題。(18分)

  (1)按相關關系將下列字母填在框圖相應的位置上。

  ①太陽輻射強 ②氣溫低 ③空氣稀薄

  (2)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特點。在青藏高原地區,“牽一發”指的是什么?

  (3)據圖簡述青藏高原地理環境的演化過程。

  17.(2010•南京模擬)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2分)

  材料一 甲、乙兩幅區域圖。

  材料二 凌汛是冬季封河期和春季的開河期,冰凌對河水阻礙,使河水水位抬升而形成的水位上漲現象。

  (1) 比較甲、乙兩圖所示區域內的相關內容,完成下列表格。

  江漢平原 寧夏平原

  自然帶類型 草原、荒漠過渡帶

  主要糧食作物 小麥

  根據當地自然、社會等特點,擬定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 xx地區酸雨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

  (2)試分析江漢平原湖泊面積縮小對周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

  (3)試解析黃河在本區河段易發生凌汛現象的原因。

  (4)請根據地理環境整體性原理,將乙圖中賀蘭山以西荒漠化自然因素(大氣、水、巖石、土壤、生物)之間的關系選擇填入下列流程圖中

  A.下滲減弱,徑流加強、蒸發加強

  B.地面變干燥

  C.植被蒸騰減弱,空氣濕度減少

  答案及解析

  1【解析】 由恐龍時代到恐龍滅絕,說明這期間地理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而地理環境是由眾多地理要素構成的,因而可以推斷中生代后期,使環境惡化的不僅僅是氣候或植物等單個要素,而應是組成地理環境的各自然要素都發生了明顯變化。

  【答案】 D

  2【解析】 生物對自然地理環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答案】 B

  3【解析】 從圖中關系不難看出,藏羚羊的存活率、數量與環境有關,環境影響藏羚羊的數量,藏羚羊的數量也影響環境,它們之間要達到某種平衡狀態。答案為B。

  【答案】 B

  4-6【解析】 第4題,從圖中可看出,土壤、生物量、枯枝落葉這三者之間在生態系統中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但在不同緯度,它們在生態系統所儲存養分的比重大小是不同的,這主要與不同緯度氣候條件中水熱狀況的差異密切相關。第5題,低緯度地區的水熱條件一般較好,因此利于生物生長,生物量較大,生物儲存養分所占的百分比大;同時,低緯度地區,因熱量條件好,枯枝落葉極易分解,故它所儲存的養分百分比最小。高緯度的情況剛好相反,據此可知這三地的緯度由低向高依次是③、②、①。第6題,圖中反映了物質和能量在各圈層的交換。

  【答案】 4.B 5.A 6.A

  7-8【解析】 圖示漫畫為荒漠景觀,反映的主題是人類對植被破壞,導致區域內涵養水源能力下降,氣候變干,土地沙化嚴重。該圖反映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

  【答案】 7.C 8.A

  9-10【解析】 第9題,修水庫后,土壤水增多,植被覆蓋率增大,庫區蒸發量增大、植物蒸騰作用加強,會使庫區周圍的降水增多。第10題,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構成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第11題,阿斯旺大壩建成之后,攔截大量泥沙,洪澇災害減輕;河口地帶,隨著泥沙淤積的減少,土壤肥力下降;輸入河口的營養物質減少,餌料減少,漁業產量下降;海水的入侵導致土壤的鹽堿化,

  海水的侵蝕也會導致三角洲面積減小。

  【答案】 9.C 10.A 11.D

  12-13【解析】 人類濫伐森林,破壞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環境問題,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答案】 12.C 13.A

  14-15【解析】 第14題,桉樹需水量較大,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地下水豐富;而云貴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發育,地下水下滲嚴重。第15題,該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變化可能會導致其他某個要素的變化,甚至會使整個環境發生改變。這說明地理環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體現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引進外來物種,要考慮地域環境的差異性,以避免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答案】 14.C 15.A

  16【解析】 第(1)題,依據結構圖中的因果關系:地勢高→氣溫低→多冰川、凍土;地勢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第(2)題,地理環境各要素發展演化具有整體性。“牽一發”指的是其動力來源。

  第(3)題,地理環境具有統一的演化過程,應從各要素的變化分別敘述。

  【答案】 (1)自上而下分別是②③①。

  (2)地殼隆起,海拔不斷升高。

  (3)隨著印度洋板塊北移,青藏高原地殼不斷隆起,海拔不斷升高(地勢高),氣候逐步寒冷、干燥,終年氣溫低,多冰川;土壤貧瘠,多凍土;植被為高寒草甸草原;以食草、抵御寒冷能力強的動物為主,如牦牛。

  17【解析】 第(1)題,結合江漢平原、寧夏平原的自然環境特征填寫。第(2)題,考查湖泊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第(3)題,圖示黃河河段緯度較高有結冰期,河流流向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河流封凍首先發生在下游,而上游緯度較低春季融冰首先在此發生,碎冰順河而下易在下游形成冰壩,產生凌汛。第(4)題,結合選項與題框圖中相關內容的因果關系填寫。

  【答案】 (1)從上到下從左到右依次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水稻 鐵路沿線固沙植被的研究等(只要符合當地情況即可) (2)氣候大陸性增強(氣溫變化增大、降水減少、變率增大)、對河流調節作用下降、洪澇災害加重、水體凈化能力下降、影響水生生物生存、濕地景觀演化為陸地景觀。(3)冬季氣候寒冷,河流有結冰期;河流從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動。 (4)從上至下依次為A、B、C

  (責任編輯:張新革)

分享“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達標訓練(附答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色欧另类欧日韩 | 亚洲天堂女人一区 | 最新理论片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最大的aⅴ久久网站 |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