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冊地理人口與環境期中章節復習要點梳理

2016-12-04 20:53:10 來源:精品學習網

   「地理」一詞最早見于中國《易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下面為大家推薦了高二下冊地理人口與環境期中章節復習要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基本考點

  考點1.環境對人口數量變化的影響

  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因素 社會環境因素

  生育率 影響極小 主要因素,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術、文化及宗教等因素

  死亡率 制約明顯,包括氣候、水、土壤、自然災害(地震、火山爆發、洪水、風暴等)、環境污染等因素 主要因素,包括經濟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醫療衛生條件等因素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舉一反三

  考題1 (典型例題分)在環境因素對人口數量的影響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環境對生育率有明顯影響

  B.社會環境對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響是主要的

  C.自然環境對生育率和死亡率的影響是主要的

  D.自然災害造成的死亡率上升不能算作自然環境因素對人口數量的影響

  考題1點撥:環境對人口數量的影響,主要通過影響生育率和死亡率來實現。一個地區生育率的變化主要是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術、文化及宗教等社會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自然環境因素對生育率的影響極小。與生育率不同,死亡率不僅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自然環境因素的明顯制約。答案:B總結提示:①環境主要是通過影響生育率和死亡率來影響人口數量變化的。②生育率不同于出生率,生育率是指一定時期內出生人數與育齡婦女(指15歲到49歲婦女)人數之比,而出生率是指新出生人口與全體人口之比。但二者又有聯系,生育率是決定出生率大小的基礎,一般情況下生育率水平高,出生率水平也高。

  考點2.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

  在不同歷史時期,生產力水平不同,人口數量不一樣,對環境的影響也不同。

  歷史時期 生產力水平 人口數量 對環境的影響

  原始社會 低 很少 很小

  農業社會 提高 增多 人類的生產活動影響和改造自然

  工業社會 大大提高 劇增 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進一步加劇,影響越來越大

  考題2 (典型例題,2分)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

  A.人口數量增長必然導致環境惡化

  B.人口數量增長會對資源和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C.發達國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發展中國家

  D.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逐漸減弱

  考題2點撥:人口數量增長,對資源的需求量加大,使生活排污量增加,同時,人口數量增長,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給資源和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但不能把人口數量增長看作是環境污染和惡化的唯一原因,因為環境惡化是由于經濟發展過程中,不重視保護環境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人口數量增長對環境惡化所造成的各種直接或間接影響,發達國家生產規模大,生活消費水平高,資源、能源消費量大,人均二氧化碳等廢棄物排放量遠遠大于發展中國家。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使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漸增強,人類對環境的作用也日益明顯。答案:B

  考點3.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壞境因素

  (1)社會經濟環境是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主要因素。社會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社會制度、經濟形式、文化傳統、科技知識、倫理道德等。

  (2)自然環境對人口身體素質有重要影響。

  ①原生環境因素:原生環境因素主要指地形、氣溫、濕度、降水等自然環境因素。這些環境因素與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很大關系。②次生環境因素:次生環境因素主要指受人類影響的環境因素。

  考題3 (典型例題于人口素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決定性因素

  B.地方病的產生完全是次生環境因素影響的結果

  C.自然條件差不多的國家或地區,人口身體素質差別很小

  D.地形、氣溫、濕度、降水等自然因素與人口身體健康狀況有很大關系

  考題3點撥:人口身體素質的好壞,一方面取決于遺傳因素,另一方面取決于環境因素。影響人口身體素質的環境因素很多,在人類社會的早期,自然環境曾經是影響人口素質的決定性因素,但人類發展到今天,人口身體素質的高低,越來越取決于社會經濟環境因素,自然條件差不多的國家和地區,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差異,人口的身體素質存在很大的差別。時至今日,自然環境對人口素質仍然有重要的影響,地形、氣溫、濕度、降水等原生環境因素與人口的身體健康狀況有很大關系,地方病的產生是由于有些地區的水土中,缺乏人體所需要的某些元素,或某些元素過多造成的,是原生環境因素對人口身體素質影響的表現。答案:D .總結示;①社會環境因素是決定人口素質高低的主要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在人類社會早期曾經是影響人口素質的決定性因素,現在,對人口素質仍有重要的影響。②自然環境因素包括原生環境因素和次生環境因素。尤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地球上已幾乎不存在不受人類影響的環境。環境污染已成為社會公害,嚴重危害人口的身體素質。

  考點4 人口科學文化素質對環境的影響

  (1)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了人們的資源觀、環境觀、發展觀。

  (2)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對資源的開發利用有直接的影響。

  (3)科學文化素質不同的人口,對資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

  (4)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人類活動的環境后果。

  考題4 (典型例題)有關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與環境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質量越好,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越高

  B.科學文化素質低,造成環境嚴重污染,使地方病蔓延

  C.科學文化素質越高,對資源的利用能力越強,對環境的壓力越大

  D.科學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口,有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重視環境保護工作

  考題4點撥:人口科學文化素質越高,越有利于環境質量的改善,但環境質量越好,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不一定越高,科學文化素質低,對資源的利用不充分,容易造成嚴重的污染,但與地方病的產生關系不大,地方病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有些地區的水土中缺乏人體需要的某些元素或某些元素過多造成的;科學文化素質越高,對資源的利用能力越強,可能開發和利用更多、更廣泛的自然資源,在使用上也更有選擇的余地,從而可以減輕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一個地區的人口科學文化素質總體上影響著人們的資源觀、環境觀和發展觀,科學文化素質高的人口,有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能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人口、環境與發展的良性循環。答案:D

  二、拓展與綜合應用創新考點

  考點5 環境人口容量的概念(拓展考點)

  (1)環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義:環境人口容量,簡單地說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環境人口容量下的定義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預見到的時期內,利用本地資源及其他資源和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該國家或地區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2)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其中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

  因 素 與環境人口容量的相關性

  資源 正相關 資源越豐富,環境人口容量越大,資源越貧乏,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科技發展水平 正相關 科技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地區開放程度 正相關 地區開放程度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區越封閉,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費水平 負相關 消費水平越高,環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費水平越低,環境人口容量越大

  考題5-1 (典型例題)有關環境人口容量的正確敘述是( )

  A.在不同的發展時期,人們估計的環境人口容量應該是基本相同的

  B.環境人口容量就是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數

  C.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D.確定什么樣的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產生較大的影響

  考題5-2 (典型例題分)不與環境人口容量呈正相關的因素是( )

  A.資源數量B.科技發展水平 C.消費水平 D.地區對外開放程度

  考題5—1點撥: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主要是指它的制約因素是不確定的。時期不同,制約因素必然發生變化,造成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如:科技水平高,必然帶來人類獲取和利用資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變,從而帶來環境人口容量的變化。再如人口的生活消費水平,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其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因此它對環境人口容量也產生較大的影響,所以,這就決定了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在具體確定的時期內科技發展水平、資源的基礎和潛力與對外開放程度相對穩定以及人口的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這就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這就是環境人口容量的相對確定性。無論是整個地球,還是某一國家或地區,其環境人口容量具體的估計值,都是建立在環境人口容量相對確定性這一基礎上的。答案:BD考題5—2點撥:資源數量越多,科技發展水平越高,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越高,環境人口容量就越大,因此,這三個因素與環境人口容量呈正相關;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越高,一定數量的財富可供消費的人口數就越少,因此消費水平與環境人口容量呈負相關。答案:C

  考點6 環境人口容量的估計(綜合應用考點)

  (1)環境人口容量的性質: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①環境人口容量的不確定性。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不確定的,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它不是一個具體明確的數值,而是一個取值范圍或估計值。②環境人口容量的相對確定性。在一定歷史階段內,在假定技術水平、資源的基礎與潛力和對外開放程度相對穩定,以及人口消費水平變化不大的條件下,可以對環境人口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計。這就是環境人口容量的相對確定性。

  (2)合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保證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人口規模。

  (3)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

  觀點 著眼點 (估計依據) 主要論點

  悲觀論 當前人口增長和資源利用加速,由此引發多種問題。 ①當今世界人口已太多,已經大大超過了地球的環境人口容量,②依照目前的科技發展速度,不能解決人口過多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問題,人口進一步增長的后果不堪設想。

  樂觀論 尚未被人類開發利用的資源,未探知和未發現的領域。 ①未來世界的人口不會達到地球環境人口容量的極限值,②在經濟高度發展、科技進一步提高的未來,人類有足夠的力量制止環境的退化,推動人口與環境關系的良性循環。

  中間論 介于悲觀論與樂觀論之間,多數學者認為未來全球環境人口容量在110億左右。

  (4)我國環境人口容量與人口合理容量

  標準 指標 人口容量.

  年人均消費 糧食 500千克 16.6億 環境人口容量

  550千克 15.1億 約為16億人

  600千克 13.8億

  資源、人體營養和文化教育 耕地、草原和水資源利用狀況 人口合理容量為8億~9億人

  保證人民能獲取所需營養 人口應控制在l0億之內

  按美國的消費水平 人口應控制在7億之內

  考題5 (典型例題分)材料:1992年,中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對我國各地的農業自然資源生產潛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分別計算出各地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的人口密度,結果如下:我國各地區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的人口密度

  潛力區 具體地區 年生物量(萬噸) 可承載人口(萬)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北溫帶 大興安嶺北部 4800 480 38

  中溫帶 東北地區 105 100 23 000 229

  南溫帶 華北地區、黃土高原東部、蘇皖北部、遼南 87 900 22 000 279

  北亞 熱帶 長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中亞 熱帶 江南丘陵、南嶺、 武夷山區、四川盆 地、湘西一黔東 229 700 57 000 427

  南亞 熱帶 臺灣中北部、福建 東南部、兩廣中南 部及滇南 91 900 22 900 460

  熱帶 臺灣南部、雷州半 島、海南島、西雙 版納、藏東南 22 400 5 600 486

  干旱及半干旱區 內蒙古、寧夏、吉林西部、河西走廊、新疆 85 600 8 500 32

  青藏區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問題:(1)根據上表,我國最多可承載多少人口?(2)試分析環境人口容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考題6點撥及答案:(1)這是一道資N-分析題,從題中給出的材N-看,中國農業區劃委員會對我國各地的農業自然資源生產潛力進行了深入研究,分別計算出各地的土地生產潛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同是也給出了不同地區的可承載人口數,這樣各地可承載人口之和應該就是我國的最大可承載人口數,通過計算,可得我國環境人口容量約為16億人。(2)一個地區的環境人口容量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其中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地區的對外開放程度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最大。資源是制約環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類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資源狀況,資源越豐富,能夠供養的人口數量當然越多。人類獲得的資源數量,與科技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地區的開放程度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也很大。如果一個地區是封閉的,其環境人口容量主要取決于本地的各種資源和其他條件,受到較大的限制:如果該地區對外開放,由于外部資源和其他有利條件得到利用,其人口容量就會比封閉時大很多。人是社會性動物,人類的生活除了滿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還有精神生活的需求。由于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也在不斷發展變化。因此,確定N-有什么樣的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下冊地理人口與環境期中章節復習要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下冊地理人口與環境期中章節復習要點梳理”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国产97在线精品一区 |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a亚洲老鸭窝天堂 | 日本三级手机在线播放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跳转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