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總結

2016-12-05 12:27:26 來源:精品學習網

  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前提條件。以下是育路網為大家整理的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希望可以解決您所遇到的相關問題,加油,精品學習網一直陪伴您。

  一、主觀題失分的主要表現

  1、審題不清,答錯答題的范圍,即答非所問。例如,題目要求用經濟常識的有關知識來回答,有些學生卻用政治常識甚至哲學常識的知識來回答;題目要求用唯物辯證法的有關知識來回答,有些學生卻用辯證唯物論的知識來回答。

  2、張冠李戴,答案前后不對應。這在哲學試題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前面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后面卻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論與其相對應;前面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后面卻用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方法論與其相對應等等。

  3、盲目調用知識,沒有使用政治學科專業術語答題,而是使用文學化、生活化的語言答題。例如,有些學生在回答通貨膨脹時不是說國家發行的紙幣量多了,而是說國家把錢發多了;物質決定意識說成物質決定想法;國家職能說成國家做事等。

  4、使用專業術語不規范,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例如,人民民主專政寫成人民民主專制;矛盾的斗爭性說成是矛盾的戰斗性;經濟效益的提高寫成利潤的提高等等。

  5、思維混亂,文字敘述缺乏完整性、條理性和簡潔性,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的現象。

  二、主觀題失分的原因

  1、直接原因。答題技巧和文字表達能力方面的缺陷。

  2、根本原因。知識結構的欠缺。

  三、規范化答題的一般步驟

  第一步:審設問

  1、明確知識范圍:

  知識類別:經濟學、哲學、政治學

  知識形態:微觀、中觀、宏觀

  2、明確問題指向:

  單一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

  復合型:談認識、作分析

  3、明確設問主體:

  經濟學:政府、企業、個人等

  政治學:國家、政黨、公民等

  第二步:審材料

  1、讀材料時既要把握材料中的顯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隱性信息。

  2、回歸教材,試題雖然千變萬化 , 但都離不開用教材的內容來解答。讀題時 , 必須判明答題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幾課、哪幾節、哪幾框的內容。這樣就縮小了思考的范圍。

  3、根據題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組織某方面的知識,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調用知識

  1、依據關鍵詞,直接調用(關鍵詞本身是學科基本概念,則直接調用)

  2、把握知識聯系,聯系調用(依據關鍵詞,通過演繹、推導,找到可用知識)

  3、概括具體信息,歸納調用(關鍵詞比較具體,與學科理論不能直接對應'則先歸納再調用)

  4、依據設問,有效調用(知識調用要根據設問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調用,反對盲目堆砌和過度引申)

  第四步:確定答題思路

  1、確定大邏輯:要點之間的邏輯,包括有幾個要點,要點之間如何排列;

  2、確定小邏輯:要點自身的邏輯,即要點如何展開,包括有幾個關鍵詞,如何排列。

  第五步:寫答案(我把它稱之為書寫答案的“四個現代化”)

  1、層次分明,要點序號化——反對不分段落層次的“一塊板”

  2、表述準確,語言學科化——反對使用文學化、生活化語言

  3、邏輯嚴密,表述簡潔化——反對語句冗長、畫蛇添足

  4、字跡工整,卷面美觀化——反對字跡潦草、錯字連篇

  (特別提示:突出關鍵詞,突出得分點)

  總之,要想提高主觀題的得分率,答案必須做到“外在美”與“內在美”的統一。“外在美”就是表述清晰整潔、層次分明、格式規范、美觀大方;“內在美”就是政治術語表述準確、完整、嚴謹、思路清晰、符合邏輯,做到知識性與邏輯性、思想性的統一。

  根據以上理論下面是我對09年高考文科綜合全國卷38題的解析

  38.(32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我國北方有大面積的缺水地區,干旱災害時常威脅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國北方冬小麥主產區的8個省市遭遇50年來的特大旱災,受面積達1.57億畝。在中央統一部署下,遭遇旱災地區的各級政府迅速啟動抗旱救災應急預案,緊急調撥資金、物資,組織干部群眾和解放軍官兵,全力抗旱救災,取得了顯著成果。

  材料二2009年3月,國務院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旱條例》。按照《條例》,在緊急抗旱時期,有關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當組織動員本行政區內各有關單位和個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單位和個人必須服從指揮,承擔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務。

  材料三 以往,有些干旱地區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劇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斷流;有些干旱地區卻發展諸如高爾夫球場、造紙廠等高耗水型產業,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區采取人工增雨作業,但受雨云條件限制難以及時解決干旱問題;有些地方因資金困難,農田水利設施嚴重缺位,只能靠天吃飯。

  (1)結合材料分析應如何運用經濟手段推動抗旱工作。(6分)(2)運用相關經濟知識,說明如何協調水資源利用與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6分)(3)政府為什么必須承擔抗旱救災的職責?結合材料二分析我國政府在抗旱救災中履行了怎樣的國家職能。(12分)(4)結合材料,說明在抗旱問題上應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哪些觀點。(8分)

  【答案要點】(1)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建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改革灌溉方式;運用價格杠桿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們節約用水。(2)在水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首先要保證農業生產用水,確保糧食安全;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水資源開發與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節水型產業;合理分配用水,保證三次產業協調發展。(3)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是對人民負責;農民遇上嚴重旱害,需要國家幫助救災,國家組織抗旱救災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職責、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為了抗旱救災,政府調動公共資源保證糧食生產,主要履行的是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各級政府組織力量幫助農村抗旱救災,體現的是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4)堅持實事求是觀點,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認識抗旱的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堅持實踐觀點,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識矛盾的特殊性,因地制宜,采取適合當地情況的抗旱措施;堅持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把抗旱當作一個系統工程來對待,并考慮抗旱活動對自然較近的和較遠的影響。

  【解析】本題以2008年冬到2009年春北方大旱為背景,考查了“三農”問題和(水)資源問題這兩個長效熱點。事實上,本題也可以看作是08年湖北卷第 38題糧食安全問題的延續,亦即08年關注的是糧食安全的市場風險(因各種市場因素導致糧價上漲),09年關注的是糧食安全的自然風險。

  第(1)題是應用分析題,考查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考生運用宏觀調控經濟手段的相關知識談如何推動抗旱工作?忌獜奈⒂^上弄清“經濟手段”包括哪些,并以此為依據,結合材料提供的信息,提出具體措施,這就要求考生具備良好的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思維品質。經濟手段包括三個層次:經濟計劃;經濟政策,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經濟杠桿,亦即政策工具,包括稅收、利率、信貸、物價等。材料一中“緊急調撥資金、物資”,屬于財政投入。從材料三中,可以找到經濟手段運用的方向:“有些地方因資金困難,農田水利設施嚴重缺位”,說明要加大財政支農的投入力度,建設農田基礎設施(財政手段);“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說明要加大技術推廣力度,改革灌溉方式,發展節水型農業(科技手段,產業政策);一些地方發展高耗水型產業,由此可以引出要運用價格杠桿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們節約用水(價格杠桿)。

  第(2)題是對第(1)的拓展,要求說明如何協調水資源利用與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從實質上看,本題也考查了經濟學的核心問題——資源配置問題。這是體現學科價值的一道好題。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是有限的,難以滿足三大產業的發展需要(農業屬于第一產業,造紙廠屬于第二產業,高爾夫球場屬于第三產業)。實現三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實現水資源的合理與優化配置。回答這一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實現水資源在三大產業之間的合理分配;二是實現水資源在三大產業內的有效利用。對第一個方面,依據兩點與重點相統一的原則,首先要保證農業生產用水,確保糧食安全(要點一);在此基礎上,要兼顧三大產業,即合理分配用水,保證三次產業協調發展(要點三)。對第二個方面,則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水資源開發與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節水型產業(要點二)。

  第(3)題有兩問,分別從政府為什么要承擔抗旱職責的角度考查了考生對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則的理解,從在抗旱工作中怎樣履行政府職能角度考查了考生對國家職能的理解,設問都很好地體現了教材知識點與熱點材料的緊密結合,有利于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有效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第一問,根據材料一中“干旱災害時常威脅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這一信息,可調用“對人民負責原則”進行分析(即要點一和要點二,要注意這兩個要點構成明顯的三段論推理);根據材料二中國務院頒布《抗旱條例》,可調用“依法治國原則”進行分析(要點三)。第二問,基于抗旱工作這一具體情境考查政府職能的知識,要求考生具備一定的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能力。

  第(4)題設問范圍較寬,著重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考生必須仔細研讀材料,對材料層層解析,并進行合理歸納。本題得分并不難,難的是得高分。解題時要注意 “辯證唯物主義”這一范圍限制,即要求從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三個知識板塊中尋找理論觀點。答題所需要的信息在材料一、二、三中都有。從材料一中,可提煉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材料三中的相關信息,可得出要點一。從材料二中《抗旱條例》的出臺,可概括出實踐的觀點(要點二)。從材料三中,可概括出要點三(干旱地區發展耗水產業等)、要點四(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劇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斷流等)。

  高中思想政治哲學部分答題技巧同學們對高考政治中哲學部分常感到棘手,拿不定主意該用什么原理,以致答非所問,離題萬里。有人總結出如下規律:

  1.世界是物質的,凡是題中出現思想、道德、精神、理論、真理、“三講”、“雙思”、“三觀”等關鍵詞,都符合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

  2.物質是運動的,凡是物質都與運動不可分,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3.運動是有規律的,凡是物質的運動都有其規律,違背規律必受懲罰。

  4.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左右關系,都符合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原理。

  5.事物是發展的,凡是分析事物的前后關系,都符合發展原理,核心是量變與質變。

  6.事物是矛盾的,凡是分析事物發展的原因,都符合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在方法論上即一分為二;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還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

  7.認識過程的二次飛躍,凡是認識的目的都是實踐,實踐與認識循環往復,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

  8.價值規律,凡是經濟類問題都符合價值規律。

  得分不高的原因分析:

  1.審題不細。一是不能具體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領會并把握它的基本內容,不善于從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把握不住試題的基本意圖和設問的指向?忌诨卮饐栴}時要充分利用題目所給予的有效信息,貼近、準確、全面地回答問題,不能滿天撒網、空泛議論甚至不著邊際地議論,時間花了不少,文字寫得滿滿的,卻沒有多少有效的內容,分數與字數無關,閱卷老師不會因為你寫的字多,就給你同情分的。

  2.理論無法說明實際。理論聯系實際是政治學科高考的基本能力要求。一些考生“運用”能力較差,主要表現:①答非所問,盲目地套用教材中的知識點,瞎寫一氣。②籠統回答,泛泛地說些道理,不能切題,缺少實質性的認識和分析。③機械、死板地寫幾個定義式的句子,不會拿這個知識變成自己的語言去靈活說明應回答的問題。④片面性,不能作全面、完整的回答。

  3.基本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分析答卷可以看出考生在理論知識方面的缺陷,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對教材中的知識不熟悉;二是對理論知識一知半解。有的考生不重視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的復習,在考試時單憑自己的“感覺”去回答問題難得高分。政治答題是要遵循一定規則的。

  4.不關心時事。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常識教育的德育課程,必然要求考生用正確的政治認識、政治觀點、政治立場和政治態度去回答高考政治學科的考試題。這就要求考生關心和了解國內和國際上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形勢發展,以及對我國黨和政府的大政方針有所了解和思考。

  四、高考思想政治主觀題題型解題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的特點:信息量大,能力層次多,綜合要求高,選拔功能強。

  (二)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的命題特點:重視基礎,突出運用——能力立意;熱點多元,模擬情境——拓展思維;強調聯系,細分入口——回歸教材;角度多維,分層設問——思維綜合;適度開放,難度穩定——引導創新。

  (三)高考政治主觀性試題學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礎知識未落實: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斷失誤;②觀點理解不透——遷移失敗;

  ③知識表述不全——要點失缺;④人文通識不廣——思維失活。

  2、常規能力未到位:①無法提煉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題困難②不能形成有機聯系——思路不清,運用失當;③沒有結合熱點分析——東拉西扯,要點不顯;④難以形成穩定觀點——觀點游離,點睛缺失

  3、解題未掌握:①命題特點不清——定位不準;②問題要求不明——破題不易;③答題過程不白——思路不順;④答題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書寫潦草,難以評判;②術語不準,辭不達意③邏輯混亂,層次不清。

  最后,希望育路小編整理的2016-2017年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總結對您有所幫助,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政治主觀題解題技巧總結”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在线Ⅴ片免费观看视频 | 性欧美黑人在线观看 | 中文乱码在线波多野结衣 | 亚洲国产手机电影在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日本性爱网站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