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重點復習

2016-12-05 13:32:13 來源:精品學習網

   合理的總結,合理的歸納,對于考試成績會有很大的幫助,育路小編為大家推薦了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重點,祝大家期末考試順利。

  高中語文必修知識點:過秦論

  一、通假字

  ①外連衡而斗諸侯/約從離衡(衡,通“橫”)

  ②孝公既沒(沒,通“歿”,死亡)

  ③合從締交/約從離衡/于是從散約敗(從,通“縱”,指戰國時期六國聯合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稱為“合縱”)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憊)

  ⑤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喝問)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贏糧而景從(景,通“影”,像影子一樣)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動)

  二、古今異義

  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這種情況下;西河:黃河以西。)

  ②于是六國之士,有寧越、徐尚、蘇秦、杜赫之屬為之謀;(在這時)

  ③山東豪俊遂并起(山東: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今指山東省。)

  三、一詞多義

  1.固

  ①據崤函之固(險固,堅固,特指地勢險要,城郭堅固,形容詞用作名詞)

  ②君臣固守以窺周室(牢固,頑強,形容詞)

  ③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固守的據點,屏障,名詞)

  2.因

  ①因遺策(沿襲,動詞)

  ②因利乘便(趁著,介詞)

  ③因河為池(憑借,依據,介詞)

  3.亡

  ①秦無亡矢遺鏃之費(丟失,損失,動詞)

  ②追亡逐北(逃亡,動詞;此用作名詞,指逃亡的軍隊)

  ③吞二周而亡諸侯(滅亡,動詞;這里是使動用法,使……滅亡)

  4.制

  ①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統率,動詞)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動詞)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統治、控制,動詞)

  5.兵

  ①趙奢之倫制其兵/行軍用兵之道(軍隊,名詞)

  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斬木為兵(兵器,名詞)

  6.策

  ①蒙故業,因遺策(策略、計策,名詞)

  ②振長策而御宇內(馬鞭子,名詞)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納,動詞)

  ②致萬乘之勢(達到、獲得,動詞)

  8.之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的,結構助詞)

  ②……趙奢之倫制其兵(這,指示代詞)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詞)

  ④聚之咸陽(代“天下之兵”,代詞)

  9.及

  ①非及向時之士(比得上,動詞)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詞)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長城而守藩籬(在北方,方位名詞作狀語)

  ②追亡逐北(敗北的軍隊,動詞作名詞)

  11.度

  ①內立法度(制度,名詞)

  ②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量長短)

  12.遺

  ①因遺策(遺留下來,動詞)

  ②秦無亡矢遺鏃之費(遺失,丟失,動詞)

  13.愛

  ①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動詞)

  ②寬厚而愛人(愛護,尊重,動詞)

  高中語文必修知識點:《陳情表》

  文言精句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

  2、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3、是臣盡節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忠盡孝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4、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

  文言常識

  本文選自南朝梁蕭統編選《文選》,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晉人,蜀漢滅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無所依靠,上表陳情辭卻晉武帝太子洗馬之征。

  文化常識

  1、表,古代奏章的一種,多用于臣向君陳情謝賀。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親族,古代一親屬關系的遠近制定喪服的輕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個月)、小功服(五個月)的親族。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

  3、五尺,漢代的五尺,相當于現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

  5、孝廉,漢代以來推薦人才的一種科目,舉用孝順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漢武帝開始令郡國每年推舉孝廉各一名,晉時仍保留此制,但辦法和名額不盡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長官,這里指益州刺史。

  7、秀才,本指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科目,文中指優秀人才,與科舉“秀才”含義不同。

  8、郎中,尚書省的屬官。

  9、洗馬,即太子洗馬,太子的侍從官,掌圖籍,祭奠先圣先師,講。太子出行則為先驅。

  10、伏惟,俯伏思量。故事下級對上級表示恭敬的用語,奏疏和書信里常用。

  11、朗署:朗官的衙署。

  12、牧,古代稱洲的長官。伯,長。

  高中語文必修知識點:《歸去來兮辭》

  基本常識

  1、題解

  辭,是介于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起源于戰國時的楚國,故稱楚辭。漢代常把辭與賦合稱為辭賦,辭和賦還是有區別的。一般說來,辭重言情,賦重鋪陳

  2、作者

  陶淵明,東晉詩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貧寒。29歲起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職歸。以后做過鎮軍、建威參軍,因不堪行役之苦,轉任彭澤令,僅80余天即辭歸田園。晉安帝義熙末,50多歲時,被征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窮到“窺灶不見煙”(《泳貧士》)的程度。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歲。

  陶淵明的詩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寫田園生活和景色的田園詩。這些詩沖破當時“玄言詩”的風氣,為五言詩開辟了新境界。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作品題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描繪田園美景,抒發厭惡官場、潔身自好的情懷。如《歸園田居》、《飲酒》、《移居》等;另一類為詠懷詩,如《泳荊軻》、《讀山海精。精衛填微木》等,寄寓抱負,多悲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記》,辭賦《歸去來兮辭》稱著文史。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

  3、寫作背景

  陶淵明41歲時(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澤令。據《宋書。陶潛傳》和蕭統《陶淵明傳》云,陶淵明歸隱是出于對腐朽現實的不滿。當時郡里一位督郵來彭澤巡視,官員要他束帶迎接以示敬意。他氣憤地說:“我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掛冠去職,并賦《歸去來兮辭》,以明心志。

  有了上面為大家整理的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重點,大家感覺是不是方便了很多,那么大家就要及時關注本網站了。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重點復習”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v欧美v国产ⅴ在线成 | 午夜国产理论片中文飘花 | 亚洲国产天堂女人午夜看片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人澡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五月天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