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

2016-12-10 13:02:40 來源:逍遙右腦記憶網

   (一)民主選舉

  1、幾種選舉方式的優點和局限性?

  (1)直接選舉:

  優點:使每個選民都有機會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值得信賴的當家人(更能直接反映民意)。

  局限性:選舉成本較高,在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下不適用。

  (2)間接選舉:

  優點:適用于選民較多、分布較廣的情況。選舉成本低,便于組織。

  局限性:不能反映每一個選民的意愿(影響選民意愿的表達)。

  ★注意:人大代表-縣級以上人大代表屬間接選舉,縣及其鄉鎮人大代表屬直接選舉;

  村委、居委-直接選舉各級地方政府領導人-都是間接選舉

  (3)差額選舉:

  優點:在候選人之間形成相應的競爭,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了選擇的余地。競選有助于選民了解候選人。

  局限性:如果不加以有效規范,容易發生虛假宣傳、賄賂選民等情況。

  (4)等額選舉:

  優點:可以充分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

  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會限制選民的選擇。

  2、我國為什么要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1)選舉方式的選擇必須體現國家性質,并與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狀況相適應。

  (2)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采用符合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

  (3)根據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很不平衡的狀況,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采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方式。

  3、公民為什么要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公民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的重要性)?

  ①選民參加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行使好民主選舉的權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

  ②是否積極參加選舉,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尺度。

  ③怎樣行使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強和政治素養高的體現。

  4、公民應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利?

  ①要不斷提高參與民主選舉的素養,端正選舉態度,提高選舉能力。

  ②積極參加選舉,增強自身的參與感、責任感,增強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

  ③行使選舉權應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為重;要了解候選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現,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審慎投票。

  (二)民主決策

  1、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方式:通過電話、信函、傳真、網絡、新聞媒體反映意見,提建議。

  依據:信息是決策的基礎,民意是正確決策的重要信息資源。拓寬民意反映渠道,是決策機關科學決策的重要前提。

  (2)專家咨詢制度

  方式:論證會、座談會

  依據:專家學者利用專業知識,相關信息,可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可行性。

  (3)社會公示制度

  方式:公示

  依據:公民享有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的知情權,是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前提和基礎。有利于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民的參與度。

  (4)社會聽證制度

  方式:聽證會

  依據:幫助決策機關發現擬定的方案中存在的問題,聽證目的是為了決策利民

  2、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原因(必要性、意義)?

  ①必要性:政府的重大決策涉及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千家萬戶的生活。

  ②意義:公民通過各種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參與決策過程,是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重要環節。

  有助于決策充分反映民意,體現決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決策廣泛集中民智,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有利于促進公民對決策的理解,推動決策的實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和信心,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3、公民怎樣參與民主決策?

  (1)直接參與民主決策:

  通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等直接參與決策。

  (2)間接參與民主決策:

  通過民主選舉,選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進入決策機關,參與、審議、監督、制定決策,是決策能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證。

  4、模擬聽證會的步驟?

  ①確定聽證會主題;②將參與者分成小組,扮演不同的角色;

  ③各小組分別準備材料;④模擬聽證會程序,各小組推薦代表陳述觀點;

  ⑤聽證會主持人總結。

  (三)民主管理

  1、村(居)委會的性質?

  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權組織,也不是政府機構,不能行使國家職能。)

  2、村民自治的內容?

  (1)選舉:村民直接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成員。自己選舉當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礎,也是村民參與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徑。

  (2)決策:村民通過村民會議等形式,發表意見,參與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的決策與管理。凡是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事,都由村民會議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討論決定。

  (3)管理: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規民約等形式,運用民主的辦法管理村里日常事務,實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自己的難題自己解決的有效途徑。

  (4)監督:運用村務公開、民主評議村干部、村委會定期報告工作等形式,監督村干部和村委會的工作,使村民自治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3、為什么要發展基層民主?

  ①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實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證人民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的途徑。

  ②實行農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擴大基層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最為廣泛而深刻的實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

  ③有利于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民主管理的積極性,增強和提高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4、青年學生自覺參與民主管理的意義

  學習民主管理的知識和技能,體驗民主管理的意義和價值,在實踐中增強和提高政治參與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

  (四)民主監督

  1、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方式及各自意義?

  (1)信訪舉報制度

  方式:寫信、打電話、當面指出。

  意義:是實行民主監督的有效方法,為公民行使監督權提供了有力保障。

  (2)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方式:將意見、建議和要求反映給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議案,上傳到國家權力機關。

  意義:能夠使公民行使監督權,參與民主監督得以真正落實。

  (3)輿論監督制度

  方式:新聞媒體

  作用:輿論監督以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響廣、時效快等特點,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中發揮著發揮獨特作用。

  (4)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方法: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2、公民行使監督權的原因?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公民享有監督權。(必要性)

  ②實行民主監督,既有利于改進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也有助于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重要意義)

  3、公民如何負責地行使監督權?

  ①公民在行使監督權時,一方面,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于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另一方面,必須采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干擾公務活動。

  ②公民實行民主監督,要通過合法渠道進行,如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和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③要堅持權利與義務統一的原則,堅持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④要遵循憲法和法律,依法有序的進行政治參與。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政治:《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美日本一本二本三本 |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综合久久 | 亚洲日韩欧美少妇精品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成蜜芽 | 日本久久道色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