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學習:《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秦的統一和皇帝制度的創立、郡縣制的建立;了解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現形式并理解其產生的歷史影響。
2、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文獻等資料,感知認知歷史,從而提升自己提煉和運用歷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知道秦朝創建的一整套從中央到地方的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歷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為中國長期的大一統局面奠定了基礎。
重點:
1、比較郡縣制與分封制的異同
2、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及影響
難點:
1、秦朝創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2、對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理解
具體過程
我們學習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我們了解到這兩種制度它一方面有利于穩定西周的政治局勢,從而鞏固周王朝的統治;但另一方面,它也帶來一個極大的隱患,那就是將政治、經濟、軍事大權下放給諸侯,隨著諸侯勢力的越來越大,就出現了春秋和戰國諸侯爭霸和相互兼并的混亂局面。
一、“六王畢,四海一”
為了能在爭霸和兼并戰爭中取得勝利,各諸侯國也紛紛進行變法。當時的秦國君主秦孝公也采納了商鞅的建議,對秦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進行改革,使秦國成為當時西方的一個強大國家。于是在公元前230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相繼滅掉了東方六國——也就是韓趙魏楚燕齊(在黑板上標注其地理方位)),由此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王朝——秦王朝,并且定都咸陽。那這里老師就想問大家一下,你們是怎樣來理解這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對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第一是專制主義,第二是中央集權,而專制主義它又是相對于民主主義來說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或者幾個人把持著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各項權力,同時最高決策權也把握在他們手中;而中央集權則是相對于地方分權來說的,其特點是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必須嚴格服從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分封制 郡縣制 劃分標準 血緣 地域 傳承方式 世襲 皇帝任免 性質 貴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諸侯國有很強的獨立性 地方絕對服從中央 歷史作用 有利于鞏固統治,易出現割據 加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 相同點 性質:都是中國古代社會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為了鞏固王(皇)權的統治 首先我們來看分封制,分封制是與宗法制相聯系的,是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政治制度,因此其劃分的標準是血緣;而郡縣制是在國家大一統的條件下實行的,是按地域劃分的,因此其劃分標準是地域。其二,在傳承方式上,分封制下分封的諸侯王,擁有封地,而且它們的爵位是世襲的,同時分封的諸王具有世卿世祿的特點,意思是他不需要在乎他在封地的政績,他的爵位都是永久的,因此其性質是貴族政治;而郡縣制下郡縣的官吏則由皇帝直接任免遷調,官位不得世襲,他只有俸祿,沒有封地,因此其性質是官僚政治;由此我們可以概括出,分封制下的諸侯是世襲的,在封地擁有獨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此可以看出諸侯國擁有很強的地方獨立性,容易發展為割據勢力;而郡縣的官員是由皇帝任免,接受俸祿,因此受中央控制很嚴,絕對服從中央,這就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維護國家的統一。但從相同點來看,分封制和郡縣制它們都是中央加強對地方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目的都是為了鞏固中央王(皇)權。
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可以看出,官吏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對中央絕對服從等特征的政治制度更有利于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而正是由于郡縣制較分封制的這些優點,秦始皇才選擇了郡縣制。
2、百官公卿
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秦始皇在中央也制定了一系列鞏固皇權的行政制度:
首先,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他認為自己德高三皇(伏羲、神農、黃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秦當時為中央集權制,軍政始皇帝,若將兵權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的統治會收到嚴重威脅⑴、北擊匈奴:BC215、修長城,直道
⑵、統一嶺南:靈渠;設南海郡、桂林郡、象郡⑶、征西南夷:五尺道
(二)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1、郡縣制(地方)
⑴、郡:郡守
縣:縣令
鄉——里
⑵、特點:(表)
2、百官公卿
⑴、皇帝制度:皇位世襲、皇帝獨尊、皇權之上
⑵、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
3、思想專制:挾書律、焚書令
(三)漢朝政治制度
特點:⑴漢承秦制
⑵郡國并行制、十三刺史、司隸校尉
(四)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影響
(責任編輯:張新革)
分享“高一歷史學習:《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