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
湖南農業大學座落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會長沙市,是湖南省重點大學。2001年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榮獲“優秀”。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學科門類齊全
學科涵蓋理學、工學、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農學院等16個學院、1個體育美育教學部,科研機構47個;有本科專業40個、專科專業8個;有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6個,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3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建設學科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有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1個。
師資力量雄厚
現有專任教師877人。其中,正高職稱108人,副高職稱36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08人,碩士生導師32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8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 18人。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
【專業名稱】農學
【專業簡介】
專業發展歷程:農學專業是湖南農業大學傳統優勢特色專業,設置于1951年。至今已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8000多名。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艱苦創業與努力,辦學條件不斷改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
1978年起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設博士后流動站,2001年被評為省級重點專業,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已經形成完備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培養體系。
專業辦學定位:以服務社會和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立足湖南,面向全國,產學研結合,為社會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能適應我國農村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具備作物生產、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生產與經營管理、現代生物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國內外農業及相關部門從事生產與經營、研究開發與教學、技術推廣與服務、管理與決策等工作的應用型、學術型人才,將本專業建設成在全國同類專業中位居前列的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
專業辦學特色:繼承優良傳統,發揮團隊、人才、科研、平臺優勢,利用國家級質量工程項目(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成果,推行“四年不斷線”實踐教學,采取本科生全程導師制,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培養高質量應用型與學術型人才。
專業所依托學科水平:農學專業所依托的一級學科作物學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作物學涵蓋的二級學科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種子科學與技術等,其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自“十五”以來即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為湖南省重點學科。以上各學科均擁有博士與碩士學位授予權。
我校作物學學科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居于領先行列。
【師資力量】
農學專業現有專業教師30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5人,講師7人;博士18人,碩士6人。其中,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教學名師、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湖南省首屆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官春云教授,湖南農業大學現任校長周清明教授,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鄒應斌教授,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陳社員研究員,湖南省教學名師屠乃美教授,湖南省“121”人才人選周清明教授、劉忠松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陳光輝教授、劉雄倫教授、易鎮邪副教授。
本專業教師每年獲得國家級、省級課題20項以上,年均到位科研經費在2000萬以上。
部分知名教授簡介——
官春云院士指導學生
官春云: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作物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學科帶頭人,國家級教學名師,湖南省首屆科技杰出貢獻獎獲得者,在油菜栽培與育種領域建樹頗豐,主持審定油菜新品種數十個,主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長期致力于農學專業教學改革研究,創立了“農學專業六邊綜合實習”模式,主持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鄒應斌:教授,博士生導師,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曾留學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現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一直從事作物栽培的教學科研工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二等以上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
陳金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曾留學墨西哥查平哥大學,湖南省棉花首席專家,中國棉花學會常務理事,長期從事作物栽培、育種教學科研工作,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省部級二等以上科技進步獎2項、發明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4項,育成棉花品種4個。
王國槐:教授,博士生導師,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期從事油菜遺傳育種教學科研工作,培育油菜新品種11個,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劉忠松: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作物學會常務理事,湖南省“121”人才工程,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長期從事油菜遺傳育種教學科研工作,育成油菜品種多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陳社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農業部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長期從事油菜育種科研工作,育成油菜品種15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湖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課程及教學環節】
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農業氣象學、植物病理學、植物害蟲學、農業微生物學、遺傳學、試驗設計與統計方法。
專業主干課:作物栽培學、作物育種學、耕作學、農業生態學、農業推廣學、種子學、農業生物技術、科技論文寫作、農學專業英語等。
教學環節:(1)理論教學環節:包括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等;(2)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實驗與課程教學實習,專業實踐(2周專業勞動、4周認知實踐、8周校內農學實踐、16周校外基地集中實踐),畢業綜合實習等;(3)科研訓練環節:參加導師科研或校企合作科研,完成畢業論文,是綜合訓練環節;(4)社會調查與社會活動環節。
【教學條件】
本專業校內教學、實驗平臺條件優越。
校內實驗室主要有水稻國家實驗室、作物種質創新國家實驗室培育基地、中央與地方共建的作物科學實驗室、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作物栽培與耕作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國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等,同時還有各作物研究所(水稻所、油料所、棉花所、苧麻所、旱作所等)。實驗室總面積達到3000m2,設備總值2000余萬元。
校內實習基地—耘園
校外實習基地—長安綜合實習基地
本專業校內、校外實習基地條件良好。
校內基地有建有“耘園”實習基地、作物標本園等,校外基地主要有長安綜合實習基地及隆平種業、金健米業等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其中,長安基地、隆平種業等實習基地為省級優秀教學實習基地。
本專業圖書資料齊全,學校圖書館擁有藏書200多萬冊,擁有ScienceDirect、Springer、ProQuest、Agris、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國內外著名電子數據庫使用權;同時,學院也建有資料室,有較豐富的紙質和電子文獻資料。
【就業與深造】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一是通過免試推薦或考試進入碩士階段繼續學習深造,二是在科研機構或教學單位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三是在農、林、牧、環保、園林等行業的企業、事業、行政管理部門等從事相關的應用研究、生產管理、行政管理和市場營銷等工作。本專業就業態勢良好,就業率為97%以上,研究生考取率50%左右,均位居學校各專業前列。考入的學校有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重慶大學等。
(責任編輯:王朝輝)
分享“湖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