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農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湖南農業大學座落在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會長沙市,是湖南省重點大學。2001年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榮獲“優秀”。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
學科涵蓋理學、工學、農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設有農學院等16個學院、1個體育美育教學部,科研機構47個;有本科專業40個、?茖I8個;有碩士學位授權學科36個, 博士學位授權學科23個(其中一級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農業部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建設學科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有全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點建設基地1個。
現有專任教師877人。其中,正高職稱108人,副高職稱360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108人,碩士生導師321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4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58人,“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 18人。
湖南農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專業名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專業簡介】
專業發展歷程:
1997年開設計算機應用?茖I,2000年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2004年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同時獲得第二學士學位授予權,并被評為湖南農業大學重點建設專業,至今已為社會培養了1600多名畢業生。經過十年發展,擁有一支成熟的教學科研團隊,目前主持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2項,湖南省重點項目3項,在研科研經費三千多萬元,發表論文500余篇,SCI、EI、ISTP收錄的論文40余篇,編寫教材20余部。
專業辦學定位與特色
計算機科學技術是研究計算機的設計與制造和利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獲取、表示、儲存、處理、控制等的理論、原則、方法和技術的學科。
學院著重培養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統工程基礎理論知識和軟件開發技術,熟悉軟件開發工程化方法和工具,具備軟件系統分析與設計、軟件開發實踐、軟件項目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能在大型軟件企業及IT相關行業、跨國公司、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機構等單位從事軟件開發、服務外包、項目管理的工程應用型專門人才。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形成了四個特別注重的特色
(1) 注重技能的培養,強調技能證書與畢業證書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美國一項最新科技就業時常調查發現,當前高科技公司看中的是能精于某種應用軟件或網絡的求職者,高達70%的科技公司不僅看重學生的學歷,學位,而且還看重學生的技能,因此,多年來,在教學過程中,融合了系統工程師,程序員、程序員及相關企業的專業技能認證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專業認證水平,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2) 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強化校企合作IT實訓,構建“多維分流”實踐教學體系為加大培養復合型人才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力度,在保持精英教育的核心成分的前提下,大力引進企業培訓認證體系,加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使畢業生和社會需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接軌。在教學中針對學科特點,實行了“課程設計企業外包”和“學生就業實訓”等策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劃分專業方向和職業定位,將現階段社會與企業需要的知識、技能融入到培養方案中,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提高自己。
(3) 注重“學、產、研”相結合
以“四個一工程”為目標:即形成一種機制,搭建一個平臺,構建一個體系,產生一批成果。
一種機制是指學院將出臺一系列措施,營造一種良好的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有利于科研創新團隊和優秀青年博士脫穎而出的科研機制。一個平臺是指根據“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原則,通過多元化和多渠道的投入方式,調整和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建立信息、網絡等技術支撐下的科研、開發基礎條件平臺。一個體系是指科技創新體系,積極推進和完善科研所和科研實驗室的建設,堅持產學研結合的技術體系,以“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為中心,促進與公司或企業的結合、與兄弟高校學院的結合和資源集成。
通過學生參與項目開發,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4) 注重專業特色,打造創新實驗室科創平臺
在2007年啟動了創新實驗室計劃,成立了ACM大學生程序設計創新實驗室、網絡創新實驗室等11個創新實驗室,依托創新實驗室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由專業教師負責,企業參與,重點對學生進行技術培訓和學術指導,提高了在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參加創新實驗室,不僅夯實了學生的學習基礎,而且為學生繼續深造和就業創業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專業所依托學科水平:
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及農業工程學科的支持下,自主設置了農業信息工程二級碩士點。
(責任編輯:王朝輝)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