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第二冊第三章酸堿中和滴定知識點
酸堿中和滴定,是用已知物質量濃度的酸(或堿)來測定未知物質的量濃度的堿(或酸)的方法叫做酸堿中和滴定。以下是育路小編整理的第三章酸堿中和滴定知識點,請大家認真學習。
原理
酸堿指示劑的變色
人們在實踐中發現,有些有機染料在不同的酸堿性溶液中能顯示不同的顏色。于是,人們就利用它們來確定溶液的pH。這種借助其顏色變化來指示溶液pH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
酸堿指示劑一般是有機弱酸或有機弱堿。它們的變色原理是由于其分子和電離出來的離子的結構不同,因此分子和離子的顏色也不同。在不同pH的溶液里,由于其分子濃度和離子濃度的比值不同,因此顯示出來的顏色也不同。例如,石蕊是一種有機弱酸,它是由各種地衣制得的一種藍色色素。
HIn在水中發生電離
如果用HIn代表石蕊分子,HIn在水中發生下列電離:HIn═In-+H+
如果在酸性溶液中,由于c(H+)增大,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可知,平衡將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使c(HIn)增大,因此主要呈現紅色(酸色)。如果在堿性溶液中,由于c(OH-)增大,OH-與HIn電離生成的H+結合生成更難電離的H2O:
使石蕊的電離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于是c(In-)增大,因此主要呈現藍色(堿色)。如果c(HIn)和c(In-)相等,則呈現紫色。
指示劑的顏色變化都是在一定的pH范圍內發生的,我們把指示劑發生顏色變化的pH范圍叫做指示劑的變色范圍。各種指示劑的變色范圍是由實驗測得的。
注意:強酸滴定弱堿時用甲基橙做指示劑;強堿滴定弱酸時用酚酞。其他情況可用紫色石蕊試劑。
酸堿指示劑選擇編輯
指示劑變色范圍
指示劑 顏色變化 變色范圍(pH)
石 蕊(一般不用) 紅—藍 5.0~8.0
<5.0呈紅色
5.0~8.0呈紫色
>8.0呈藍色
甲基橙(一般用于酸式滴定) 紅—黃 3.1~4.4
<3.1呈紅色
3.1~4.4呈橙色
>4.4呈黃色
酚 酞 無—紅 8.2~10.0(注意:酚酞遇濃硫酸變橙色,一般用于堿性滴定)
<8.2呈無色
8.2~10.0呈淺紅色
>10.0呈深紅色
指示劑的選擇
⑴酚酞:堿滴定酸時:顏色由無色恰好變為淺紅色
⑵甲基橙:酸滴定堿時:顏色由黃恰好變為橙色。一般不選用石蕊。
酸堿中和和滴定指示劑的選擇之二:為了減小方法誤差,使滴定終點和等當點重合,需要選擇適當的指示劑。強酸與弱堿相互滴定時,應選用甲基橙。強堿與弱酸相互滴定時,應選用酚酞。強酸與強堿相互滴定時,既可選用甲基橙,也可選用酚酞作指示劑。注意,中和滴定不能用石蕊作指示劑。原因是石蕊的變色范圍(pH5.0~8.0)太寬,到達滴定終點時顏色變化不明顯,不易觀察。
酸堿中和滴定指示劑的選擇之三:常用的指示劑多是弱酸或弱堿,如石蕊;酚酞和甲基橙是比較復雜的有機酸。指示劑的分子和離子具有不同的顏色,酸或堿溶液能影響指示劑的電離平衡,因此在酸或堿溶液中指示劑會顯示不同的顏色。
注意事項
⑴指示劑的變色范圍越窄越好,pH稍有變化,指示劑就能改變顏色。石蕊溶液由于變色范圍較寬,且在滴定終點時顏色的變化不易觀察,所以在中和滴定中不采用。
⑵溶液顏色的變化由淺到深容易觀察,而由深變淺則不易觀察。因此應選擇在滴定終點時使溶液顏色由淺變深的指示劑。強酸和強堿中和時,盡管酚酞和甲基橙都可以用,但用酸滴定堿時,甲基橙加在堿里,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由黃變紅,易于觀察,故選擇甲基橙。用堿滴定酸時,酚酞加在酸中,達到滴定終點時,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紅色,易于觀察,故選擇酚酞。
⑶強酸和弱堿、強堿和弱酸中和達到滴定終點時,前者溶液顯酸性,后者溶液顯堿性,對后者應選擇堿性變色指示劑(酚酞),對前者應選擇酸性變色指示劑(甲基橙)。
⑷為了使指示劑的變色不發生異常導致誤差,中和滴定時指示劑的用量不可過多,溫度不宜過高,強酸或強堿的濃度不宜過大。
第三章酸堿中和滴定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些,希望對大家化學學習有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化學第二冊第三章酸堿中和滴定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