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寒假復習
育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二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寒假復習,希望大家牢記知識點。
第一章 氮族元素
一、氮族元素 N(氮)、P(磷)、As(砷)、Sb(銻)、Bi(鉍)
相似性 遞變性
結構 最外層電子數都是5個 原子半徑隨N、P、As、Sb、Bi順序逐漸增大,核對外層電子吸引力減弱
性質 最高價氧化物的通式為:R2O5
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通式為:HRO3或H3RO4
氣態氫化物通式為:RH3
最高化合價+5,最低化合價-3 單質從非金屬過渡到金屬,非金屬性:N>P>As,金屬性:SbH3PO4>H3AsO4>H3SbO4
與氫氣反應越來越困難
氣態氫化物穩定性逐漸減弱
穩定性:NH3>PH3>AsH3
二、氮氣(N2)
1、分子結構 電子式: 結構式:N≡N (分子里N≡N鍵很牢固,結構很穩定)
2、物理性質:無色無味氣體,難溶于水,密度與空氣接近(所以收集N2不能用排空氣法!)
3、化學性質:(通常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只有在高溫、高壓、放電等條件下,才能使N2中的共價鍵斷裂,從而與一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N2+3H2 2NH3 N2+O2=2NO 3Mg+N2 =Mg3N2 Mg3N2+6H2O=3Mg(OH)2↓+2NH3↑
4、氮的固定:將氮氣轉化成氮的化合物,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天然固氮
三、氮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
N2O—笑氣 硝酸酸酐—N2O5 亞硝酸酸酐—N2O3 重要的大氣污染物—NO NO2
NO—無色氣體,不溶于水,有毒(毒性同CO),有較強還原性 2NO+O2=2NO2
NO2—紅棕色氣體(顏色同溴蒸氣),有毒,易溶于水,有強氧化性,造成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因素
3NO2+H2O=2HNO3+NO 2NO2 N2O4(無色) 302 = 2O3(光化學煙霧的形成)
鑒別NO2與溴蒸氣的方法:可用水或硝酸銀溶液(具體方法及現象從略)
NO、NO2、O2溶于水的計算:用總方程式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進行計算
四、磷
白 磷 紅 磷
不同點 1.分子結構 化學式為P4,正四面體結構, 化學式為P,結構復雜,不作介紹
2.顏色狀態 白色蠟狀固體 紅棕色粉末狀固體
3.毒性 劇毒 無毒
4.溶解性 不溶于水,可溶于CS2 不溶于水,不溶于CS2
5.著火點 40℃ 240℃
6.保存方法 保存在盛水的容器中 密封保存
相同點 1.與O2反應 點燃都生成P2O5 , 4P + 5O2 2P2O5
P2O5 + H2O 2HPO3(偏磷酸,有毒) P2O5 + 3H2O 2H3PO4(無毒)
2.與Cl2反應 2P + 3Cl2 2PCl3 2P + 5Cl2 2PCl5
轉化 白磷 紅磷
五、氨氣
1、物理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比空氣輕,易液化(作致冷劑),極易溶于水(1:700)
2、分子結構:電子式: 結構式: (極性分子,三角錐型,鍵角107°18′)
3、化學性質:NH3+H2O NH3·H2ONH4++OH-(注意噴泉實驗、NH3溶于水后濃度的計算、加熱的成分、氨水與液氨)
NH3+HCl=NH4Cl(白煙,檢驗氨氣) 4NH3+5O2 === 4NO+6H2O
4、實驗室制法(重點實驗) 2NH4Cl+Ca(OH)2=2NH3↑+CaCl2+2H2O(該反應不能改為離子方程式?)
發生裝置:固+固(加熱)→氣,同制O2 收集:向下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
檢驗: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容器口(試紙變藍)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接近容器口(產生白煙)
干燥:堿石灰(裝在干燥管里)[不能用濃硫酸、無水氯化鈣、P2O5等干燥劑]
注意事項:試管口塞一團棉花(防止空氣對流,影響氨的純度)或塞一團用稀硫酸浸濕的棉花(吸收多余氨氣,防止污染大氣)
氨氣的其他制法:加熱濃氨水,濃氨水與燒堿(或CaO)固體混合等方法
5、銨鹽 白色晶體,易溶于水,受熱分解,與堿反應放出氨氣(加熱).
NH4Cl=NH3↑+HCl↑(NH3+HCl=NH4Cl) NH4HCO3=NH3↑+H2O↑+CO2↑
高二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寒假復習就分享到這里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更多相關信息請繼續關注我們欄目!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化學上冊知識點總結寒假復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