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關于地球運動知識點歸納(一)
1.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
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
2.20°W向東至160°E為東半球;
20°W向西至160°E為西半球;
經度度數小于20°,為東半球,
經度度數大于160°,為西半球;
經度度數在20°至160°之間,為相應半球。
3.緯線長度:L=L赤道×COSθ(θ為當地緯度)
赤道是最長的緯線,長度大約為4萬千米,
緯線長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相同,緯線長度相同;
緯度度數不同,緯線長度不同。
緯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經度相差1°,實地距離相差111千米×COSθ(θ為當地緯度)。
4.同緯度飛行,先向高緯飛,后向低緯飛。(即:北半球先向北飛,南半球先向南飛)。
位于晨昏線上的兩點之間,沿晨昏線的劣弧飛行最短。
位于經線圈上的兩點,沿經線過極點飛行。
赤道上兩點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飛行。若兩點相差180°,則有無數種飛行方法。
5.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東;即:從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方向,從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
6.地球自轉線速度:V=V赤道×COSθ(θ為當地緯度)
地球自轉線速度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緯度度數相同,線速度相同;
緯度度數不同,線速度不同。
7.除南北兩極點外,全球各點地球自轉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轉角速度:W=15°/h=1°/4分鐘
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移動速度大約為0.25°/天
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同時,1太陽日>1恒星日;當自轉方向與公轉方向相反時,1太陽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轉速度:
近日點(1月初)最大,遠日點(7月初)最小
自近日點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逐漸變慢;
自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公轉速度逐漸變快。
近日點(1月初)V、W最大
遠日點(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點向遠日點移動,公轉速度V、W變小
由遠日點向近日點移動,公轉速度V、W變大
9.春秋分日,太陽光線與黃赤兩平面交線相平行;
兩至日時,太陽光線與黃赤兩平面交線相垂直。
10.黃赤交角變大,熱帶、寒帶的范圍變大;溫帶的范圍變小。黃赤交角變小,熱帶、寒帶的范圍變小;溫帶的范圍變大。
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的度數;
回歸線的度數+極圈的度數=90°
11.晨昏線:
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6點;
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地方時為18點;
晨昏線與始終太陽直射光線向垂直;
晨昏線與經線圈相重合時,該日為春秋分日;
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切點為12時或24時。
12.緯度越高,運動速度越大,地轉偏向力越大。
13.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從東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區從東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區從正東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與東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夾角,表明太陽直射點位于θ°S(N)。
14.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長;
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晝長夜短,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南晝越長;
3.21~6.22,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北極附近出現極晝,極晝范圍逐漸變大,南極附近出現極夜,極夜范圍也逐漸變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點晝最長夜最短,南半球各點晝最短夜最長;
6.22~9.23,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北極附近出現極晝,而且極晝范圍逐漸變小,南極附近出現極夜,極夜范圍也逐漸變小;
9.23~12.22,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白晝越短,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北極附近出現極夜,極夜范圍逐漸變大,南極附近出現極晝,極晝范圍也逐漸變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點晝最短夜最長,南半球各點晝最長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晝短夜長,越向北白晝越短,而且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晝漸短夜漸長,北極附近出現極夜,極夜范圍逐漸變小,南極附近出現極晝,極晝范圍也逐漸變小;
赤道全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點晝夜等長。
日出時間+日落時刻=24小時
晝長=24-2×日出時間;夜長=2×日出時間
日出時間=12-晝長/2=夜長/2;
日落時間=12+晝長/2=24-夜長/
南半球某地的晝長=北半球同緯度的夜長
南半球某地的夜長=北半球同緯度的晝長;
全球各點全年晝長(夜長)時間都相等。
15.正午太陽高度計算公式:H=90°-△θ(△θ為兩地之間的緯度差,即太陽直射點與所求某地)
正午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兩側遞減;
太陽高度從太陽直射點向四周遞減;太陽高度>0為白天;太陽高度<0為黑夜;太陽高度=0為晨昏線。
太陽高度相同的各地與太陽直射點的距離相等;
太陽直射h°N時,(90°-h°)N內出現極晝,其正午太陽高度為2h;(90°-h°)S內出現極夜,北極點的太陽高度全天相等為h°。
6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的地區為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的地區為赤道及其以南地區。
12月22日,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大值的地區為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全年最小值的地區為赤道及其以北地區。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地理:關于地球運動知識點歸納(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