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打開外交新局面
打開外交新局面(20世紀70年代)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背景:
(1)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的抵制政策,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一直被臺灣的國民黨集團所非法占據;
(2)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國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3)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國提出的“雙重代表權”方案遭到中國的斷然拒絕。
2)、概況:1971年10月,26屆聯大上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義
(1)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突出說明長期以來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
(2)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的歷史潮流,極大地增強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進步事業的力量。
2、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1)、 原因: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1)從美國方面看
①建國二十多年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②長期實行“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
③美蘇爭霸中,美國處于守勢,不得不調整對華政策;
④經濟上受到日本、西歐的挑戰;
⑤陷入侵越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
(2)從中國方面看
①有利于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
②有利于對付來自蘇聯的威脅;
③有利于實現和平解決臺灣問題,解決中美之間的長期爭端。
2)、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
(1)試探之旅-- “乒乓外交”
(2)旋風之旅-- 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中美兩國同時發表公告,宣布美國總統尼克松將訪問中國,以謀求兩國關系的正常化。
(3)破冰之旅—尼克松訪華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會見毛澤東主席。1972年2月,雙方在上海簽署《中美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中美聯合公報》是中美兩國簽署的第一個指導雙邊關系的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隔絕狀態的結束和關系正常化進程的開始。
(4)建交:1979年,中美發布建交聯合公報
3、中日關系正常化
(1)中日關系改善的原因及條件
①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美國謀求同
中國緩和關系的活動,卻避開了日本政府,這種“越頂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強烈震動。
②日本許多對華友好政黨和團體的推動:兩國民間交流日益加強,日本國內要求中日建交的呼聲高漲。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毛澤東主席會見應周恩來邀請來訪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田中訪華期間,兩國政府首腦簽署了中日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實現了兩國關系正常化。
4、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的影響
(1)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
(2)從20世紀50年代起,因美國孤立遏制中國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終于被打破,中國外交打開了新局面。
(3)促進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打開外交新局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