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屆高二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

2016-12-24 20:37:50 來源:精品學習網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育路小編準備了2016屆高二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第一卷 閱讀題

  甲 必考題

  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思想

  老子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遠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實上,社會人生、治國理政等問題,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從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們可以汲取治國理政的智慧,明曉盛衰之道、成敗之數。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也就是說,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是以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聲,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這句話看似矛盾,其實深含智慧。對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現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只要把人們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徑、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規則固定下來并嚴格執行,就是德的表現,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這樣才會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總是為了德的名聲,熱衷于對個別人施小仁給小惠,搞“有求必應”,表面上看起來積了很多德,其實是偏私,是小惠個人、失德人民。

  老子推崇“無為而治”,“無為”是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無為”是要“道法自然”,順應自然而不妄為。也就是說,要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法則,根據實際條件采取適宜行動。世間萬物包括人類社會,都有其運行的內在規律,即“道”在其間。離開了這個“道”,事倍功半;順應了這個“道”,事半功倍。“無為”,就要順勢而動,按照自然和社會法則,使其自行運轉。“無為”并不是不作為,而是要通過“無為”達到有為,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控制亂作為,即不妄為。秦亡漢興,實行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 的盛世,這是老子所講的“我無事,而民自富”的例證。對于理政者而言,“無為而治”的啟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為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通過自己的“無為”而引導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應通過控制、監督,限制權力的私自膨脹,防止亂作為。

  老子認為天道忌盈。什么是“盈”呢?口滿為盈,權大為盈,富奢為盈。口滿,不僅難以兌現,而且招人記恨;權大,則生驕橫,驕橫必然侵害他人;富貴且奢侈,揮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滿則虧,盛極則衰。老子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這句話點出了貧富無常的道理。怎樣才能常虛不盈呢?關鍵是在成功的時候不忘憂患。有憂患意識,則無憂患;無憂患意識,則終憂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樂不忘悲。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細小之事如何才能變成偉業呢?老子認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就是說,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斷地積累。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天下大事皆由積累而成。所以,對于理政者而言,從小處做起,從一點一滴積累,抓好關鍵細節,方能成就大業。事物的發展在于積累的道理還啟示人們,積小過會成大惡,千里之堤會潰于蟻穴。因此,理政者應當努力看得遠一些、深一些,見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點擊查看》》》高二語文期末試卷

  1.下列對老子的“德政”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大德、厚德的理政者;為名聲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規則將人們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徑、多少、高低等固定下來并嚴格執行,才能成全大德。

  C.對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熱衷于對個別人施小仁給小惠,搞“有求必應”,其實質是小惠個人,失德人民。

  2.下列對文章第三段畫線句子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無為”指的是“道法自然”,理政者的行為必須遵循事物的內在規律。

  B.“無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理政者通過自己的“無為”引導和發揮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達到“有為”。

  C.防止理政者亂作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過控制、監督限制權力的私自膨脹。

  D.理政者要從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啟示,否則就會私欲膨脹,擾民亂民。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老子認為大事由小事積累而成,對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從小事做起,抓住關鍵細節,就不能成就大業。

  B.出現“文景之治”的盛世,得益于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這是老子提倡“我無事,而民自富”的依據。

  C.老子認為天道忌盈,他主張理政者應該具有憂患意識,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樂不忘悲。

  D.在作者看來,雖然老子是一位遁世遠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國理政的智慧。

  二、古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彭乘字利建,益州華陽人。少以好學稱州里,進士及第。嘗與同年生登相國寺閣,皆瞻顧鄉關,有從宦之樂,乘獨西望,悵然曰:“親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圖一身之榮乎!”翌日,奏乞侍養。居數日,授漢陽軍判官,遂得請以歸。久之,有薦其文行者,召試,為館閣校勘。固辭還家,后復除鳳州團練推官。

  天禧初,用寇準薦,為館閣校勘,改天平軍節度推官。預校正《南史》、《北史》、《隋書》,改秘書省著作佐郎,遷本省丞、集賢校理。懇求便親,得知普州,蜀人得守鄉郡自乘始。普人鮮知學,乘為興學,召其子弟為生員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為孝感。服除,知荊門軍,改太常博士。召還,同判尚書刑部,出知安州,徙提點京西刑獄,改夔州路轉運使。會土賊田忠霸誘下溪州蠻將內寇,乘適按郡至境,大集邊吏,勒兵下山以備賊,賊遁去。因遣人間之,其黨斬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誥,累遷工部郎中,入翰林為學士,領吏部流內銓、三班院,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醫診視,賜以禁中珍劑。卒,賜白金三百兩。御史知雜何郯論請贈官,不許,詔一子給奉終喪。

  初,修起居注缺中書舍人,而乘在選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無以易之。”及召見,諭曰:“卿先朝舊臣,久補外,而未嘗自言。”對曰:“臣生孤遠,自量其分,安敢過有所望。”帝頗嘉之。乘質重寡言,性純孝,不喜事生業。聚書萬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傳書,多出于乘。晚歲,歷典贊命,而文辭少工云。(選自《宋史列傳第五十七》,有刪改)

  4.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少以好學稱州里   稱:揚名

  B.乘適按郡至境 適:適逢

  C.因遣人間之 間:離間

  D.無以易之    易:改變

  5.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組是( )(3分)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圖一身之榮乎

  ② 固辭還家,后復除鳳州團練推官

  ③ 懇求便親,得知普州

  ④ 乘為興學,召其子弟為生員教育之

  ⑤ 仁宗敕太醫診視,賜以禁中珍劑

  ⑥自量其分,安敢過有所望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3分)

  A.彭乘擔任漢陽軍判官很長時間以后,有人舉薦他言行出眾,召入考試,得任館閣校勘,他堅決拒絕,要求回家鄉。

  B.彭乘有一段時期在京城任職,他懇求朝廷給予方便,以照顧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擔任故鄉長官就是從他開始的。

  C.當地賊人田忠霸勾結下溪州蠻將大肆入侵,彭乘大規模地召集邊境官吏,率領軍隊下山迎頭痛擊敵人,取得勝利。

  D.彭乘收集了一萬多卷圖書,都親自刊校,蜀中所流傳的書,許多都出于彭乘(之手)。晚年,掌管朝廷文誥,但文辭不夠精巧。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嘗與同年生登相國寺閣,皆瞻顧鄉關,有從宦之樂。(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為孝感。(4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乘質重寡言,性純孝,不喜事生業。(3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8~9題

  唐多令(吳文英)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年事夢中休,花空煙水流。燕辭歸、客尚淹留。垂柳不縈裙帶住,漫長是、系行舟。

  【注】漫:徒然。

  8.“離人心上秋”自古為人稱道,請簡要賞析。作者為什么說“有明月,怕登樓”?(5分)

  9.詞的下片手法多樣,感情豐富,試作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無見小利。__________,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2.__________,__________,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3.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乙 選考題

  請從三、四兩題中選定一道大題作答,不得選做另一大題的小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兩株玉蘭樹

  陳忠實

  清明前一日回到老家,到村子背靠的白鹿原北坡上,在父母的墳頭燒了一堆被視為陰幣的黃紙。盡管明知這是于逝者沒有任何補益的事,然而每年此日不僅不能缺少,甚至早早就泛溢著一種甚為急切的情緒。自己心里明白,上墳燒紙和跪拜的行為,無非是為消解對父母恩德虧欠太多的負疚心理,獲得一種安慰。

  天氣很好。溫潤的風似有若無。西斜的依然明媚的陽光下,原坡和河川滿眼都是蓬勃的綠色和黃色,綠的是返青的麥苗,黃的是盛開的油菜花,間有零星散落在坡梁上杏花的粉白。

  回到老屋小院,便坐在前院閑聊。許是那種負疚心緒得到消解,許是得了這明媚春色的滋潤,竟是一種難得的輕松和平靜。記不得是誰頗為驚詫地叫了一聲,玉蘭樹開花了。我便朝大門右側的玉蘭樹看去,在樹梢稍下邊的一根分枝上,有兩朵白花。我的心微微一顫,驚喜得輕叫一聲,從坐著的小凳上站起來,幾步走到玉蘭樹下,久久觀賞那兩朵玉蘭花。那是兩朵剛剛綻放的玉蘭花,雪白,鮮嫩,纖塵不染,自在而又盡情地展示在細細的一根枝條上,潔白如玉,便想到玉蘭花的名字確屬恰切。玉蘭樹尚不見一片葉子,葉芽剛剛在枝條上突出一個個小豆般的苞,花兒卻綻放了。我久久地看那兩朵花兒,竟然不忍離去。玉蘭花在我其實也算不得稀罕,見得也早也多了,之所以發生一縷不尋常的驚喜,這是開在自家屋院里的玉蘭花,而且是我栽植的玉蘭樹苗,便有了一種情結;還有一種非常因素,就是這株玉蘭樹苗成長過程的障礙性經歷,曾經讓我頗費過一番心思。

  幾年前我重回原下小院讀書寫字,一位在灞河灘苗圃打工的鄉黨,閑聊中聽說我喜歡玉蘭花,便給我送來一株不過食指粗的幼苗,我便在大門右側的圍墻根下挖坑栽下了。為了便于澆水和保護,我在玉蘭幼苗四周用磚箍了一圈護欄。得到我的用心守護和澆灌,玉蘭樹苗日見躥高,分枝,加粗,蓬蓬勃勃,生機盎然,我便期待花苞的出現。恰好盼到玉蘭樹應該發苞開花的規定期樹齡,不僅沒有開花,失望且不論,等到葉子成型,我發現了非常的征象,本應是深綠色的葉子,卻呈現著淺黃;即使到盛夏烈日暴曬的時候,各種樹葉都變得深綠近青的顏色,我的玉蘭樹葉反而由淺黃變得幾乎透亮了。任誰都會看出這是一種病態的表征。村里鄉黨見了,有說是蠐螬咬了樹根,有說是缺肥,有說是化肥施多燒了根,等等。后兩種說法不能成立,我栽植時填的是農家糞土,不缺肥更不會發生燒根的事,倒是蠐螬啃食樹根有可能發生,卻也無可奈何。我曾扒土尋找蠐螬,一只也未見到。我就懷疑大約是玉蘭根自身發生了什么病患。

  等到第二年,玉蘭樹仍然是滿樹病態的黃葉,自然不會開花了。我便有所動搖,這株病態的樹會不會自愈?需得幾年才能緩解過來?如果等過幾年不僅緩解不了反而病情加重以致枯死了,那我就會白等了。我便想挖掉它,重植一株。拿著镢頭刨挖的一瞬,卻似乎聽到一種凄婉的求生的哀音,那一片片透亮的黃葉似乎也幻化成哭相,我便舉不起镢頭來。突然想到,任它繼續存在著,如果真的挨過了病患,當一樹健康墨綠的葉子呈現在小院里的時候,我會獲得一種別樣的欣慰和鼓舞;如果萬一病患發展到發生枯死,再換植一株也無妨,這株玉蘭樹便保存下來。約略記得去年夏天回家,玉蘭樹的葉子變綠了,盡管仍不像正常的葉子那么深色近青的綠,卻不是往年那種透亮的黃色了,我不由得慶幸,它的病情緩解了,更慶幸我握在手里的镢頭沒有舉起來……今年,這株玉蘭樹開花了。盡管只有兩朵,卻是一種美的生命的勝利。遭遇過生存劫難之后開放的這兩朵潔白如玉的玉蘭花,就不單是通常對所見的玉蘭花的欣賞的愉悅了,多了一縷人生況味的感受。

  (選自《新民晚報》,有刪改)

  (1)下列對散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文章開頭寫上墳燒紙和跪拜的行為,是為了引出下文寫我要回到老家小屋,表達我對生老病死的思考。

  B.作者突然看見玉蘭樹開花了,內心微顫,驚喜得輕叫一聲,這說明他根本沒想到這顆玉蘭樹還會開花。

  C.文章先寫玉蘭花開,再寫玉蘭樹的遭遇,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D.玉蘭樹得以保存下來,是因為作者把玉蘭樹視為一個活生生的生命,是對生老病死參悟的結果。

  E.文章以“一顆玉蘭樹”為線索,通過這顆曾經快要病死今又開花的玉蘭樹,表達了對父母的感恩與思念之情。

  (2)簡述第二段景物描寫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概括說明文章中這兩朵玉蘭花有什么特點?描寫這兩朵玉蘭花時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全文,仔細品味文章最后“多了一縷人生況味的感受”,那是一種怎樣的感受?談談你的理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侯晶晶:輪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國第一位“坐在輪椅上的女博士”,“中國十大女杰”之一。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屆“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的領獎臺。面對諸多榮譽,侯晶晶更習慣將自己定位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一名普通教師。“我只是個普通人,做了分內的事,榮譽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當涂縣。因為從小迷戀讀書寫字,4歲時就被父母送進小學。讓大家驚訝的是,在第一次單元測驗中,她就得了雙百分。很快,侯晶晶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

  11歲那年,這個活潑的小女孩因為一次誤診,從此失去了行動能力,癱瘓在床,不得不告別校園。侯晶晶坦言自己當時也曾很低落、絕望,但家人的愛給了她極大的支持。父母從不在她面前嘆息流淚,總是樂觀地告訴她不要放棄希望。遠方的姑父姑媽長年與她通信,鼓勵她自學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書本開始在家自學。在長達10年的自學歷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坐在專用沙發上看書,時間久了下肢會因血流不暢而浮腫,每隔一兩個小時侯晶晶就必須把腿放直,讓母親按摩一會兒。最難熬的還是冬季,由于下肢沒有知覺,晚上睡覺時,她的腿經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熱水袋燙得血肉模糊,幾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蛻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輪椅上進入自學考試的考場,這幾乎也是她8年來第一次出門,當時的情景讓她至今難忘。雖然既激動又緊張,但基礎英語3個小時的考試她只用了1個多小時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學語文也考得非常順利。最終,侯晶晶的基礎英語獲得了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績。

  認識侯晶晶的人都評價她“意志如鋼”,她則淡淡地說:“認準一個正確的價值方向,化為點滴行動,堅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這樣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這樣的態度一直堅持著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語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被錄取為南京師大外國語學院的碩士研究生。結束了10年的自學生涯,她開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戰體能與耐力的學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廁所的時間,又無法用一般的公共設施,每次離開宿舍去聽課,她都提前幾小時禁水。即便如此,她也總是背著一個大書包,里面裝著用來方便的器具。

  畢業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專業方向第一名的成績跨專業考上了南京師大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專業的博士。為了完成關于內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的博士論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諾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國內還沒有中文版。侯晶晶還設計了兩種調查問卷,坐著輪椅深入各師范院校、中小學、幼兒園,觀察調研關懷教育在中國學校的開展狀況。博導朱小蔓教授評價說,侯晶晶的調查發現和結論對關懷教育在中國教育界的運用有著積極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如今,侯晶晶終于圓了小時候的“教師夢”,成為南京師大的一名教師。盡管“走”上講臺的時間并不長,但她很快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已經連續兩個學期被評為該校“最受歡迎的老師”。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5分)

  A.侯晶晶因誤診癱瘓在床,失去了行動能力,但她從不灰心、絕望,在家人和親戚的鼓勵下,走上了自學成才的道路。

  B.這則新聞的標題非常耐人尋味,“坐”在輪椅上卻能“走”,將看似不合理的內容放在一起,含意深遠,也更吸引讀者。

  C.侯晶晶結束10年自學生涯后,第一次坐輪椅參加了自學考試,后來以外語專業總分第一的成績進入南京師大外國語學院讀研究生。

  二、古詩文閱讀

  (一)文言文閱讀

  4.D 5.B 6.C

  7. (1)曾和同年考上進士的人一起登上相國寺樓閣,同行者都眺望家鄉,顯出做官的快樂。

  (2)彭乘的父親去世,下葬后,有甘露降落在墓柏上,人們認為這是彭乘的孝心感動天地(的結果)

  (3)彭乘厚道莊重少言寡語,生性質樸有孝道,不喜歡置產業。

  【解析】

  1.試題分析:文中說“修起居注缺中書舍人(職位)”彭乘是合適的人選,他的品質高雅,這個職位再適合他不過,沒有人能夠替代他,所以“易”應為“替代”。此外還要注意“易”其他用法,交換:熟語“以物易物”;改變:詞語“移風易俗”;輕視:“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等。

  考點:此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用法,能力層次為B(理解)。

  (二)古代詩歌閱讀

  8.①該句將“愁”巧妙地拆分為“心上秋”,(1分)既突出季節為“秋”,(1分)又委婉地表明了內心因離別而愁。(1分)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樓,是因為登高懷遠,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讓人增添愁苦,表達了月夜思鄉懷人而又充滿矛盾的心理。(2分)

  9. ①借景抒情。往事如夢。花落成空,美好年華如水,表達了時光流逝的感慨。(2分)

  ②對比(反襯)。“燕歸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無法歸家的哀愁。(2分)

  ③擬人。詞人責備垂柳不能留住親友,卻總是纏留自己的行舟,表達了對親友的思念。(2分)

  10. 1.無欲速,欲速則不達,

  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乙 選考題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1)CD(A項“引出下文寫我要回到老家小屋”分析不當;B.“根本”過于絕對,由文中“約略記得去年夏天回家,玉蘭樹的葉子變綠了”一句可以看出,玉蘭樹的病情已經有了好轉,作者也慶幸自己沒有挖掉它;E項抒發的是對生命的思考。)

  (2)①通過對美好春景的描寫,引出下文要描寫的對象----玉蘭樹。②借生機勃勃的春景與下文遭遇過生存劫難的玉蘭樹相對比,表達其生命的頑強與美好。(每點3分)

  (3)①特點是鮮嫩、純潔、生機勃勃;(2分)②在描寫玉蘭花時作者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如“自在而又盡情地展示在細細的一根枝條上”,將玉蘭花擬人化;“潔白如玉”則是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這兩朵玉蘭花的鮮嫩、纖塵不染。(4分)

  (4)①生命是頑強的,在遭遇挫折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這一顆幼小而又帶病的玉蘭樹最終能開花,正是生命頑強的完美體現。②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生命都是平等的,只要它是生命,就應該尊重。③遭遇過生存劫難之后的生命,更顯珍貴。

  12.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題。

  1.答案:AC.

  解析:A項,“但她從不灰心、絕望”有誤,原文第三段說侯晶晶坦言她當時“也曾很低落、絕望”。C項,“第一次坐輪椅參加了自學考試”是在1994年,她受傷8年后。

  2.參考答案:屬于導語部分。作用:集中介紹新聞要報道的人物,為整篇新聞定下感情基調,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等。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的能力。回答此題應緊扣新聞的文體特點,在總體把握作品內容的基礎上分析相關語段在文中的作用。題干明確指出是“文章第一段”,根據新聞的文體特征、本段的內容及其與下文的關系,不難分析出它的作用。

  3.參考答案:①認準人生的方向。侯晶晶雖然遭遇了這么大的挫折,但仍堅持自學,渴望成為一名教師。②堅持不懈的努力。多年來,侯晶晶最大限度地挑戰體能與耐力,持之以恒地學習,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努力。③戰勝自我,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侯晶晶也曾低落過、絕望過,但在家人的鼓勵下,她終于找回了自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最終事業有成。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立足全文,明確文中講了人物哪些事件,然后注意題干中所說的“成功經驗”,以此為出發點篩選信息。

  4.參考答案: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勇于面對人生的挫折,找準生活的目標,不斷進取,終將會有所收獲。(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能力。此類試題一般沒有固定答案。在對全文內容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深入思考,聯系實際談自己的真實感想,切忌空洞。

  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3.B

  試題分析:B不合語境。涸澤而漁,抽干池水捉魚。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遠打算。含貶義。A:數米而炊,數著米粒做飯。比喻計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難。C: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D: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則或榜樣。

  考點: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熟語)的能力,能力層次為E級。

  14.A

  試題分析:B項,“樹立”缺少賓語,應在“地鐵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加上賓語中心語。C項,句子成分殘缺,應去掉句首的“據”。D項,“增強……流程”搭配不當。

  考點: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15.C.

  從保障糧食安全的途徑看,關鍵是守住“紅線”、保住“底線”。我們說嚴防死守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上的,而且是質量上的。要像保護文物、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好耕地這個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更要懂得,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個底線,決不能以為可以放松糧食生產了。可以適當增加進口和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決不能誤讀為可以放松國內糧食生產了。明白了這些道理,我們才會準確理解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把中央精神、中央部署貫徹全面、執行有力。

  16.答案

  ①也給人類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②其輻射卻是人類的隱形殺手 ③它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每句2分,符合語境,不超過12個字,意思對即可)

  17.參考示例:昔日的理科狀元成為今日的流浪漢,雖為個例,但卻暴露出大學生成長就業中的實質性問題。劉寧背負著昔日的理科狀元和名牌大學畢業生的名譽,很容易形成好高騖遠的就業思想,他的就業價值觀只會沿著“人往高處走”的軌跡延伸,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就業時便高不成低不就,最終流落街頭。(5分)

  (要能夠聯系生活實際,透過現象看本質,針對材料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簡要闡述。言之有理即可)

  六、寫作

  作文參考立意:

  ①急功近利的心態不利于社會發展。“秒讀圖書”的出現,是書商玩的文字游戲,是急功近利推銷圖書的表現。這種心態不利于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也不利于社會的發展。

  ②呼喚誠心。書商將“秒讀”當作噱頭,不僅誤導讀者,而且涉嫌進行夸大虛假的宣傳。因為“秒讀”根本不可能做到,只是欺騙讀者而已。

  2016屆高二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就分享到這里了,更多高二語文試題請繼續關注我們!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2016屆高二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及答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精品欧美无线码一区 | 亚洲色大成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亚洲va欧美va在线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