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冊政治期末試卷(有答案)

2016-12-24 21:26:18 來源:精品學習網

  高中生正處于向成年人轉化的關鍵性時期,在這一階段高中思想政治課的開設對他們的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上冊政治期末試卷,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一、 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中有四個選項,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計60分)

  1.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和經濟規模不斷擴大,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引起人們對過去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考,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人們對能源使用帶來的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思考,不可避免地會觸及具有哲學性質的問題。這說明( )

  A.哲學的智慧源于生活實踐 B.在生活實踐中產生的思想都是哲學思想

  C.哲學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D.實踐的發展是為了適應哲學的需要

  2.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的說法:當你為未知未來許下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強的措施,更加強這個預言的實現,最后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種觀點體現了:( )

  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 B.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C.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D.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3.“沒有景物,何來情感”與“沒有情感,何來景物”兩種觀點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質 和意識何者為本原 B. 思維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C.是否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 D.是否承認客觀世界的可知性

  4.古希拉哲學家克拉底魯認為,萬物只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旋風”,瞬息萬變。他拒絕給事物以名稱,主張對客觀事物“什么都不能說”。其錯誤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觀性 B. 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C.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D. 割裂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5. 2014年南京青奧會會徽(見右圖)以青奧會英文名稱及其視覺標志為基礎,以年份數字2014為構圖過渡,突出將世界聞名的南京明城墻城門和江南民居輪廓進行藝術組合,勾勒出英文“'NANJING”字樣,寓意歡迎、交流的青春之門,象征歡聚、健康的青奧之家,受到高度評價和廣泛贊譽。由此可見:( )

  ①意識活動具有主動性和創造性

  ②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如實的反映

  ③意識是人腦脫離客觀原型的主動創造

  ④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6.幾年前,在馬來西亞,尼巴病毒使數百人喪命,這是因為森林火災使得蝙蝠無處棲身。它們逃到豬圈,并通過蚊子感染豬。數百萬頭豬因此而死,病毒又傳給了人類。這說明( )

  A. 事物是普遍聯系著的 B.病毒是由于自然災害造成的

  C. 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 D.人在病毒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7. 有這樣一個等式:90%×90%×90%×90%×90%=50%。這個等式告訴我們,一項工作做到90%已經“很不錯”了,但經過環環相扣的一系列過程后,“很不錯”的90%最終帶來的結果可能是一個不及格的分數,這就是過程控制效應。這啟示我們( )

  A.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 B.要抓住時機,實現事物的質變

  C.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D.要立足整體,發揮整體的統率作用

  8..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目前人們還找不到一種能夠實時準確測量PM2.5質量濃度的技術方法和儀器設備,而無法得到準確并且被廣泛認可的觀測數據。這也是人們對部分城市觀測數據差異產生質疑的原因所在。這進一步佐證了( )

  ①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要受到實踐水平的限制

  ②人們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往往受到客觀規律的制約

  ③人們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因立場不同會有差異

  ④一定的客觀物質條件是人們發揮 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9.2015年9月,日美研究人員宣布,在距離地球約100億光年的宇宙中首次發現了造星運

  動正趨于停止的星系,并發現星系內很多恒星發生超新星爆發,使作為造星原料的氣體被釋

  放到星系外部,這是造星運動停止的原因。在此之前科學界一直未弄清造星運動停止的原因。

  這表明( )

  ①認識只有超越歷史條件才能成為真理 ②認識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③認識是個永無止境的無限發展過程 ④認識是個追求終極真理的發展過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多年來,國家不斷調整和完善計劃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對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紀初又開始實行“雙獨二胎”,201 4年又過渡到“單獨二胎”,2015年再推行“普遍二胎”。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②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的動力

  ③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調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礎

  ④政策制定要堅持與社會實際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春風又綠江南岸”,好一個“綠”字!好于此前的“到”、“過”、“入”、“滿”等字眼,一個“綠”字使全詩大為生色。做學問要反復推敲才能出精品,這說明:( )

  A. 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 總是在不斷推翻自己中前進

  B.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是長期的曲折的,具有不確定性

  C.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D.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包含著謬誤的萌芽

  12. 下列沒有體現要重視實踐的觀點的妙言警句是 ( )

  A.說一千,道一萬,兩橫一豎就靠干 B.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

  C.有志者,高山是臺階;無志者,小溝是江河 D.不怕慢,就怕站

  13.在長期天氣預報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初始條件的微小差異,其計算結果卻發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領域也發現了類似現象。對這類現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學。混沌學深化了哲學因果論和規律論的原理,它深刻地表明( )

  ①任何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 ②普遍聯系實際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聯系

  ③看似隨機,偶然的現象背后是有其規律的 ④規律是必然聯系,因此混沌現象無規律可循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4.過去說到霧,很詩意,中國的詩畫之美,不少靠霧來表現。現在,一提到霧,就想到霧霾、污染、PM2.5。由“霧”到“霧霾”,“霧”的意象被徹底改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霧“意象的變化體現了認識的反復性 B.“霧“的意象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C.“霧“意象的變化源于人的意識的變化 D.“霧“的意象是意識建構的人為事物聯系

  15.面對頻發的霧霾天氣,專家指出,治理霧霾必須采取綜合手段,實現多項污染物協同減排;重點加快產業、能源結構的調整。這種觀點: ( )

  ①科學地運用了系統優化方法 ②把握了矛盾主次方面的辯證統一

  ③強調了規律發揮作用的條件性 ④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6.“石頭、剪子、布”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剪刀”勝“布”、“石頭”勝“剪刀”、“布”勝“石頭”, 彼此處于相生相克之中。人們制定的這個游戲規則表明了:( )

  ①事物間存在相反相成的關系 ②發展是圓圈式的循環運動

  ③辯證否定是肯定和否定的統一 ④任何事物都處在聯系之中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7.右邊漫畫《折騰》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A.要積極做好量的積累,促成事物質變

  B.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

  C.既要看到聯系,又不能忽視發展

  D.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18.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中小企業堅守實體經濟,勇于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助于中國經濟“穩增長”,為中國強盛貢獻力量。近來,國家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從哲學上看,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是因為:( )

  ①整體由部分構成,整體離不開部分 ②整體統率部分,要立足局部,搞好整體

  ③整體與部分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④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決定整體的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漫畫《兩驢吃草》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要學會統籌考慮以實現最優目標

  ②要抓住時機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

  ③要善于在矛盾斗爭性中把握矛盾同一性

  ④要堅持個人利益服從和服務于集體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以“心死亡”判定死亡的標準將被“腦死亡”取代。實踐證明“心死亡”的標準存在諸多弊端,而“腦死亡”標準是一種更新的理念,且已經有了首次的實踐。“腦死亡”標準代替“心死亡”體現了:( )

  A.新事物與舊事物是根本不同的 B.新事物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東西

  C.事物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D.發展就是事物的運動、變化

  21. 貪圖無所不能,只會一無所能;試圖無所不知,只會一無所知;企圖無所不有,只會一無所有。這能說明的哲理是:( )

  ①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②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主要方面決定

  ③要抓住時機促成事物質的飛躍 ④矛盾雙方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2.新一輪高考改革啟動,按照教育部的計劃,新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不會立即全面推開,在一些經濟發達、教育改革已有一定基礎的地區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再推廣。這樣做的辯證法依據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②矛盾的個性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作用

  ③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④矛盾的個性與共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目前,從總體上看,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貫徹執行黨的群眾路線情況是好的;同時,我們必須看到,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上述分析從唯物辯證法角度看:( )

  ①堅持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運用了矛盾分析法,做到了一分為二地看問題

  ③堅持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著重把握了主要矛盾

  ④區分了主流和支流,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4.下表是我國近七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與主要精神,這些主題與主要精神表明( )

  A.主要矛盾決定著事物的性質 B.不同事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矛盾

  C.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無條件的 D.同一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矛盾

  25.某位全國人大代表說,在城鎮化過程中對富有特色的古村落不能大拆大建,要延續特色、傳承文化、留住鄉韻。這一觀點的合理性在于:( )

  A.量變是質變的基礎,城鎮化建設必須是漸進的過程

  B.聯系具有客觀性,城鎮化切忌建立人為事物的聯系

  C.辯證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城鎮化要堅持“揚棄”

  D.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城鎮化要守住農民的家園w

  26.我國政府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如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失業、工傷、生育保障制度,強化防災減災工作等。這體現了我國政府:( )

  A.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 B.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C.認識到人民群眾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 D.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

  27.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和申遺工作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是公眾參與的問題。大運河遺產保護要重視公眾參與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是:( )

  ①人民群眾的主體是勞動群眾 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社會變革的主體

  ③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 線 ④人們在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8.習近平主席在2015年召開的亞非領導人會議指出,要以發展的眼光賦予“萬隆精神”以新的內涵,充分展示了新形勢下中國對與亞非國家、發展中國家、乃至全球所有國家之間的平等合作有著開放胸懷、全球視野。這一要求的哲學依據是( )

  ①創新具有批判性,要否定原有傳統觀念 ②整體具有全局性,要突出 關鍵部分功能

  ③聯系具有普遍性,要推進各國合作共贏 ④發展具有普遍性,要不斷豐富萬隆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求真務實

  ②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④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0.依法治國、失聯、北京APEC、埃博拉、一帶一路、占中、國家公祭 日、嫦娥五號 ”等獲評2014年年度十大新詞。這十大新詞記錄了豐富多彩的2014,從中可以窺見當年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民眾關注的焦點。從哲學角度看,這體現了( )

  ①社會意識變化獨立于社會存在變化 ②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③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④社會生活有其自身發展規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共3道大題。總計40分)

  31.2014年首都大學生記者團尋找“最美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正式啟動。通過為期一周的集體采訪,廣大青年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從中發現和挖掘基層群眾的最美中國夢,并在實踐中接受檢驗、磨煉品質、鍛煉毅力,不斷積累新聞采訪的經驗,提高新聞職業素養,提升愛國情感。

  結合材料,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相關知識,分析青年學生參加尋找“最美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12分)

  32.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時期,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依法治國為主題,吹響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軍號。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加強法治建設的專門決定,凝聚了全黨智慧,體現了人民意志,是指導新形勢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綱領性文件,必將有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具有劃時代意義。

  分析說明,以上材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哪些觀點。(14分)

  33、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近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志在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會上強調:我國國情復雜,一時看不準、吃不透的改革,可先選擇一些地區和領域開展試點,以點帶面;要堅定信念,在探索中“排雷”和清除“荊棘”;深化改革,千頭萬緒,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化繁為簡,突出重點,積極尋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突破口;東中西部地區的情況不同,選擇突破口也要因地制宜。

  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的相關知識,說明我國當前應該怎樣深化改革?(14分)

  2015-2016學年度上學期高二政治期末考試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計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5 ADACD 6--10 ACBBB 11--15 CCCBC

  16--20 ABACC 21--25 BCBDC 26--30 DBDAC

  二、非選擇題(共3道大題。總計40分)

  31.( 每點3分,計12分 )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青年學生參加尋找“最美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從中發現和挖掘基層群眾的最美中國夢。

  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青年學生參加尋找“最美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能夠磨煉品質、鍛煉毅力,不斷積累新聞采訪的經驗,提高新聞職業素養,提升愛國情感。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青年學生參加尋找“最美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能夠檢驗并豐富自己對中國夢的認識。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青年學生參加尋找“最美中國夢”社會實踐活動,能夠不斷積累新聞采訪的經驗,提高新聞職業素養,提升愛國情感,更好地為實現中國夢服務。(每點3分)

  32.( 計14分 )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全會通過的《決定》,是順應時代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4分)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 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決 定》的通過,必將有力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4分)

  ③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必須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決定》的通過,體現了人民的意志。(3分)

  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決定》的通過,將促進我國經濟基礎的進一步鞏固和完善。(3分)

  33.( 前兩點每點4分,后兩點 每點3分,計14分 )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深化改革可選擇一些地區和領域開展試點,以點帶面。

  ②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或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推動事物的變化發展)。深化改革要努力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

  ③主要矛盾對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深化改革要化繁為簡,突出重點,尋找突破口。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深化改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推進改革。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冊政治期末試卷,希望大家喜歡。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上冊政治期末試卷(有答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站 |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网站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网 | 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国产欧美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