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圈成結構
都說高中的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但是同學們也不要太擔心了,其實地理你只要掌握住主要的知識點,解題就會手到擒來,下面是2017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圈成結構,供大家參考。
一、地球的內部圈層
地球內部的結構的研究:由于地球內部的知識主要來自對地震波的研究。
當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受到強烈沖擊,產生彈性震動,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這種彈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縱波(P波)和橫波(S波)之分。縱波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為界,可以將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經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就會發生反射和折射現象,科學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質,通過對地震波的精確測量,“透視”了地球內部的結構。
(2)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這種速度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
(3)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面。一個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在這個不連續面以下,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面是奧地利地震學家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縱波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不連續面是德國地震學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為界面,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所以地球的內部圈層是依據地震波傳播的突然變化的兩個不連續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來劃分的。
二、地球的外部圈層
各外部圈層的概況比較
地球的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這些圈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
大家都復習了2017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圈成結構吧,想要查看更多知識點的考生請點擊育路網查看!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圈成結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