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本信息3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識點,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2、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它是秦始皇創(chuàng)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中的中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組成,其中丞相制度延續(xù)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監(jiān)察事務,太尉負責管理軍事。
(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綜合漢魏以來的官制而創(chuàng)立的一種新的中央行政制度。三省為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是中央最高政府機構。中書省負責草擬和頒發(fā)皇帝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zhí)行國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六部即吏、戶、禮、兵、形、工六部,是尚書省的下設機構。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監(jiān)督和牽制,使封建官僚機構形成一個嚴密完整的體系,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的統(tǒng)治力量。相權一分為三削弱了相權,加強了皇權。宋、元、明、清各朝官制均在此基礎上稍加變化,實質情況變化不大
★古代宰相(丞相)制度的變革:秦在中央設三公九卿制,丞相為首,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西漢漢武帝改革官制,實行內外朝制度,削弱相權;東漢光武帝擴大尚書臺權力;隋唐設三省六部制,把相權一分為三,互相牽制,體現(xiàn)了皇權的加強;北宋在宰相下增設參政知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軍權,設三司使分割財權,把宰相職權一分為三,便于皇帝總攬大權;元朝設中書省,置右、左丞相,行宰相職權,為最高行政機關,另設樞密使、御史臺、宣政院分掌軍事、監(jiān)察和宗教事務;明朝廢丞相,權分六部;永樂朝設內閣,實行"票擬";清朝設軍機處,丞相制殘余蕩然無存,反映出皇權已達到頂峰。從變化之中看到,皇帝對相權分割、削弱,一步步把各種大權集中到自己手中,從而有效地實行君主專制。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基本信息3”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