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容應對高考政治

2016-12-29 16:57:20 來源:高考網

   近兩年來政治卷的新特點

  試題內容新穎,充滿著時代感。整個試卷內容幾乎全部是當年國際國內所發生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以2003 年試題為例,黨的十六大、全國“兩會”召開、防治非典、“三農”問題、美伊戰爭等。

  顯示上海特色。由于本市單獨命題,上海的重大政治、經濟問題,重要的社會新聞諸如上海申博成功、市政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各區縣人大換屆選舉都列入了考察范圍或用于試題作情境。

  重點突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總體奮斗目標。作為試卷的“壓軸戲”的論述題,既不回避社會熱點,又跳出平時教師和學生思考和復習的定勢,使考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設置開放性試題,鼓勵考生的創造性思維。如,請考生以食人魚事件為題材,從政治或經濟選取一個角度進行課題研究,并簡單寫出選題的理由。這道試題解題的關鍵是能寫出選題的理由,即選題與事件是否有相關性,以及選題本身的重要性(必要性)。

  近年來各校不斷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推廣研究性學習方式,課程教學改革深化使上海市政治高考的總體成績比較穩定。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

  確實有一些考生有點畏懼選考政治學科,考生之間差距特別大,閱卷過程中發現的三大問題,是很值得注意和解決的。

  在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上有缺陷。一種,表現為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不熟悉,甚至根本不知道;另一種,對理論知識一知半解,回答問題時張冠李戴,顛三倒四;再一種,死記硬背,只會機械性記憶和背誦書本上的詞句而不能應用。

  視野不寬,思路狹窄。一種不能充分把握住試題給予的有效信息,往往只是利用了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而置另一部分信息于不顧。另一種,對國內和國際上發生的重大事件、黨和政府的重要政策方針、國家重大成就和重要舉措、社會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等,了解得太少、太淺,因而也就難以同教材中的相關理論知識聯系起來,運用理論知識來回答問題和分析說明問題。

  運用理論知識去認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

  運用理論知識說明實際問題,是政治學科考查考生能力的基本要求。于是,考生既需要熟悉和掌握理論知識,缺少理論知識就談不上很好地回答問題;又需要對時事形勢(即試題中的背景材料)有較多的了解,閉目塞聽當然也難以高質量地回答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會用”,能夠準確地用相關的理論知識牞按照試題的要求,聯系所給予的信息(背景材料),去認識、判斷、分析、評價、說明問題。一些出現在試題中的熱點問題,大家都是能夠在復習中注意到的,如今年的防治“非典”、伊拉克戰爭、上海發展、黨的十六大精神等,因而答題一般都比較容易上手。

  可是,我們也發現不少考生在這些試題上得分不高,這是很可惜的。什么原因呢?有的是只會孤立地背誦教材中的詞句(如,回答用伊拉克戰爭作為背景材料的第29題,就寫上諸如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是當今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以及聯合國作用等),而沒有按照試題所要求的“中國政府為什么要采取這一立場”來回答問題。同時,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職能,我國的外交政策等知識,也就在這些考生的思維視野之外了。

  (責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如何從容應對高考政治”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色一情一伦一区二区三 | 亚洲无中文字幕 | 亚卅日韩久久影视观看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有码 |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