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下學期知識點復習(2)

2016-12-29 22:08:05 來源:精品學習網

   對殖民國家而言

  (1)從殖民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轉化為資本,歐洲資本主義發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狀態,使世界日益成為相互影響、聯系緊密的整體,促進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

  對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義是災難和禍害,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落后。

  (2)殖民主義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和進步。

  三、第一次工業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紀中期)

  1.英國首先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

  (1)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2)條件:

  ①資金:通過國內圈地運動及海外的殖民擴張、黑奴貿易、海外貿易積累了大量資金。

  ②勞動力:圈地運動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成為自由勞動力。

  ③技術:工場手工業時期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基礎

  ④市場:英國海外市場日益擴大,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市場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國工業革命的成就

  首先開始的領域:棉紡織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英國、瓦特、改良蒸氣機。

  交通運輸業新的發明有: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輪船;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火車)。

  3.英國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上:工業革命極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力,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第一工業強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

  (2)政治上: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社會分裂成兩大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由此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

  (3)生產方式上: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方式,猛烈沖擊了當地的舊思想舊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進了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東方從屬于西方,促使了資本主義市場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1)形成過程:

  世界市場進程 時間 推動因素 主要途徑

  初具雛形 新航路開辟后 新航路的開辟 殖民擴張和掠奪

  初步形成 19世紀中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 以炮艦開路行不平等貿易

  最終形成 20世紀初 第二次工業革命 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標志:日本的“開國”、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和中國的“門戶開放”。

  (3)逐漸成熟標志:國際經濟交流基本準則的確立。

  四、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1.中心:美國和德國。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第一臺大功率發電機。(開始的標志)

  電動機、電燈、電車、電話、電影放映機等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和飛機(內燃機驅動)。

  3.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比)

  (1)科學和技術緊密結合。

  (2)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多國同時進行。

  (3)一些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4)經濟結構:從重工業開始。

  4.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促進生產力發展: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和鋼鐵時代。壟斷組織(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建立。

  5.第一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棉紡織業、機器制造業、交通運輸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行業:電力工業、電氣產品制造業、石油工業、汽車工業等。

  6.世界一體化趨勢(19世紀末20世紀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對一體化趨勢的評價,有利有弊。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下學期知識點復習(2)”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五月天激情视频在线 | 天堂mv手机在线mv观看午夜版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日本 |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网站a√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