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太平天國運動知識點歸納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歷史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太平天國運動,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51年(清咸豐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領導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后建國號“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號稱天京(今南京),定都于此。
太平天國運動
1、《天朝田畝制度》: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
○1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
○2規定:以戶為單位,不論男女,按人口和年齡平分土地;每戶留足口糧,其余歸國庫;
○3太平天國想通過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核心思想),無人不飽暖(目的)”的理想社會。
○4.性質: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
2、《天朝田畝制度》的意義:
積極意義: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是幾千年來農民反封建斗爭思想結晶。
消極意義:體現的絕對平均主義思想,嚴重脫離實際,根本無法實現。
3、《資政新篇》:1859年太平天國頒布的。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但由于當時形勢未能實行。最終,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
主要內容:1.向西方學習,以法治國,官吏由公眾選舉
2.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
3.開設新式學堂等
評價:1.它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缺乏實現的社會條件,戰爭環境不具備實現的客觀條件。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歷史:太平天國運動知識點歸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