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高考必背篇目-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清)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字詞注釋
【絕】:消失,停止 【拏(ná)】:撐(船) 【擁】:抱,持 【毳(cuì)】:鳥獸的細毛
【沆碭(hàng dàng)】:嚴寒天氣,空中的白茫茫的空氣。 (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一】:全,滿
【痕】:印跡,痕跡
【芥】:原意指小草,這里比喻船及其微小
【癡】:癡迷
【者】:……的人
【強(qiǎng)】:盡力,勉強
【強(qiǎng)飲】盡力地喝。強:痛快。強飲:痛快的喝。
【白】古人罰酒時用的酒杯,這里指酒杯。
【相公】原意是對宰相的尊稱,后轉為對士人的敬稱。
【癡】特有的感受,來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傻,本文為癡迷的意思。
(責任編輯:張新革)
分享“高一語文:高考必背篇目-湖心亭看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