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劃分內部圈層的依據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劃分內部圈層的依據
(1)人們根據地震波傳播速度在地球內部呈有規律的變化,來確定地球內部構造和物質狀態。地震波是一種彈性波,它分為縱波(P)和橫波(S)。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可以通過固體、液體和氣體傳播;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它們的速度,都隨著所通過物質的性質而有規律地變化。
(2)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發生突然變化的面叫做不連續面。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不邊連續的面,一個在地下平均33千米處(指大陸部分,大洋在地下平均6千米處),在這個不連續面下,縱波和橫波的傳播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面叫莫覆面;另一個在地下2900千米深處,在這里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則完全消失,這個面叫做古登堡面。根據這兩個不連續面,地球內部可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3)內部圈層及其特征:
名稱
深度(千米)
主 要 特 征
地殼
(1)由各種巖石組成
(2)各地厚度不均,大陸地殼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為17千米
(3)可分為硅鋁層和硅鎂層
地 幔
上地幔
(1)自上而下,鐵鎂含量增加
(2)上部(地下60-250到400千米)有一軟流層
(3)地殼和軟流層以上的上地幔,合稱為巖石圈
下地幔
(1)鐵鎂含量繼續增加
(2)溫度、壓力、密度繼續增加
(3)呈可塑性固體
地核
外 核
(1)物質成分以鐵鎳為主
(2)溫度、壓力、密度均很大
接近液體
內 核
固體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地理:劃分內部圈層的依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