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我國東部鋒面雨帶的推移
2.流域洪澇災害 多發的原因
氣候:季風氣候,降水年際、季節變化大,夏季多暴雨 地形:中下游地勢低洼,泄澇速度慢
水系、河道:支流眾多,下游入海口少,河道彎曲且被淤塞,泄洪不暢 人為原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導致河道淤塞,河床抬高;中游地區 圍湖造田,湖泊調蓄能力下降
洪澇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建設水利樞紐,建設分洪、蓄洪區;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護自然植被,植樹造林,退田還湖等。非工程措施——建立監測預報警報系統,擬訂應急對策方案等。
3.全球變暖的原因及影響
(1)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生產有利方面:高緯度地區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對農業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濕潤半干旱區,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對工業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制冷的能源消耗。
(2)應對全球變暖應采取的措施:
①調整能源結構,使用清潔能源
②開發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效率
③植樹造林,保護植被
④加強國際合作
主要的城市環境問題:中心區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環境質量下降,趨于惡化;房租地價 昂貴;就業比較困難;社會不太安定等。 逆城市化的原因: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郊區基礎設施完善。 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的原因: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綠地減少。
解決措施:建設衛星城,開發新區;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境;保護和治理城市環境; 進行合理規劃,合理安排各類用地等。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 高一地理: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