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宇宙環境

2017-01-07 11:08:38 來源:精品學習網

   我國古代學者尸佼的《尸子》中說過:“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來曰宙”空間范圍指的是宇。下面是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宇宙環境,供參考。

  時間范圍指的是宙,過去、未來、現在都在存在于宇宙。總的來說,宇宙是無限的、永恒的、物質的、運動的、發展的、變化的。具體來說,眾多的運動而變化著的天體物質,存在于這無限大的空間和永恒的時間之中,稱為宇宙 天體:是指宇宙空間的物質形體。如:人類發射進太空的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各種探測器則被稱為人造天體。在太陽系中的太陽、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流星、行星際物質

  關于天體常考的物質:地球(地球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于宇宙中,所以地球是一個天體,而地球上的一切物質不屬于天體(如山、河、湖、海、))未發射的宇宙飛船(為發射的宇宙飛船存在地球上,所以

  其也不是天體);流星體(是宇宙中運動的固體顆粒,是屬于天體 )流星(流星是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與大氣刮擦被燃燒產生的流星現象,不是天體);隕星(是流星體進入大氣后,不完全燃燒,而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隕星,不屬于天體)

  天體系統:宇宙間的天體都在運動著,運動著的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從而形成天體系統(換句話講:天體系統形成的原因是相互繞轉、相互吸引)

  1、 可見宇宙

  定義:人類已經觀測到的有限宇宙

  半徑:140億光年(光年是恒星之間的距離的最小單位)

  最大的天體系統

  中國的衛星發射基點:山西太原、四川西昌、甘肅酒泉

  區位特點:晴天多、地勢平坦開闊、利于發射,位于祖國內部,安全

  2、 銀河系

  定義:銀河系(古稱銀河、天河、星河、天漢、銀漢等 ),是太陽系所在的星系,屬于棒旋星系

  有2000多億恒星密集的天體系統,具有“鐵餅”狀的扁平外形,直徑約8萬光年。

  3、 河外星系:

  定義:除銀河系外的其他同級別的恒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

  4、 河外星系和銀河系統稱為總星系

  5、 星云:由塵埃和氣體等組成的云霧狀天體,稱為星云(肉眼大不可見)

  恒星: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是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

  行星:指圍繞著恒星運行、 自身質量產生的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呈現圓球狀外觀,能夠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

  矮行星:指具有足夠的質量、呈圓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軌道附近其他物體的天體,如冥王星。

  衛星:分為天然衛星和人造 衛星,天然衛星是指環繞行星運轉的星球,而行星又環繞著恒星運轉。

  為什么地球不能成為恒星,內部不能發生核聚變:地球之量太小,無法形成高溫高壓的環境,無法發生核聚變,成為不了恒星;歸根到底,行星和恒星的最大區別是質量;行星質量太小,導致不能發光

  6、 太陽系

  定義:由太陽、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體、衛星和行星際物質等太陽系小天體組成。

  太陽:是太陽系中唯一的恒星和會發光的天體,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系質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陽。

  日地距離:1.5億千米

  太陽系小天體:指其他圍繞太陽運轉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條件的天體,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其他行星際物質。

  小行星:沿橢圓軌道繞日運行不易揮發出氣體和塵埃的小天體。它們大多分布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小行星是主要分布在小行星帶的不規則星體,位于木星與火星之間 彗星(掃帚星):由冰凍物質和塵埃組成,是太陽系中小天體之一類。太陽的熱使彗星物質蒸發,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由于太陽風的壓力,彗尾總是指向背離太陽的方向。(哈雷彗星的公轉周期是76年

  流星體:運行在行星際空間的固體顆粒,體積比小行星小但比原子或分子還大。 流星:流星是進入地球的大氣層內發出可見的光亮,并且被看見的流星體或小行星。 隕石:穿越過地球大氣層并與地面撞擊之后未被毀壞的小行星或流星體的殘余部分。

  7、 按照距太陽遠近,行星的順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按照已知擁有的天然衛星數目(多到少)的排列:木(61)、土(31)、天王(21)、海王(11)、火(2)、地(1)、水(0)、金(0)

  類地行星距離太陽較近,有固體表面、表面溫度高、體積和質量小,但密度高,(中心有鐵核,金屬含量高,衛星少;巨行星:體積質量大但密度小,表面溫度低,由氫、氦、氖組成,衛星多,有光環。;遠日行星介于兩者之間

  體積質量密度的大體記憶方式:(體積和密度由大到小):巨行星、遠日行星、類地行星

  (密度 由大到小:)類地行星、遠日行星、巨行星;衛星:巨行星、遠日行星、類地行星 按照體積的大到小的順序:木、土、天王、海王、地、金、火、水

  按照質量大到小的順序:木、土、海王、天王、地、金、火、水

  按照密度大到小的順序:地、水、金、火、海王、木、天王、土

  按照自轉周期的少到多: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類地行星:水、金、地、火

  類木行星:木、土、天王、海王

  地內行星:水、金

  地外行星:火、木、土、天王、海王

  巨行星:木、土

  遠日行星:天王、海王

  各行星的特點:

  共同特點:①同向性:公轉為“自西向東”②近圓性:沿著近圓形的軌道公轉③共面性:他們的軌道大體在同一平面上。

  水星:最靠近太陽的4顆類地行星之一,無衛星

  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行星,太陽系中唯一一顆無磁場的行星。在八大行星中金

  星的軌道最接近圓形。具有周期性的圓缺變化,全天中最亮的行星,也其他行星不同的是,自轉自東向西,從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這一點與天王星一樣。無水,也無衛星。

  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即特殊有普通的一顆行星。有一顆天然的衛星——月球。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條件):總的,充足的水份、恰到好處的大氣厚度和大氣成分,適宜的太陽光照和溫度范圍。

  安全的宇宙環境

  外部條件

  穩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日地距離適中:使地球表面有適于生命過程發生和發展的溫度條件

  質量和體積適中:引力使大氣聚集形成大氣層→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的傷害與天體的撞擊等

  內部條件

  自轉和公轉周期適中:表面的日變化和季節變化不會太大→適于生

  命新陳代謝

  有液態水(充足的水分):形成原始的海洋

  外部條件:①太陽穩定,這就使地球有穩定的光照條件

  ②太陽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數小行星都以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動,不僅公轉方向一致,而且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幾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們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使地球處于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之中.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為15℃,有利于生命的發生和發展,同時適宜的溫度條件,保證了地球上液態水的存在,為生物生存創造了條件。

  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宇宙環境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育路網。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高考地理第一輪復習知識點:地球的宇宙環境”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欧洲国产日产综合 | 日本午夜片源在线看免费 |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日本高清激情乱一区二区 | 一区二区三区夜夜玩人妖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观看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