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2

2017-01-10 22:52:25 來源:精品學習網

   ★工業布局中的環境因素:

 、亠L向,分為三種情況:有大氣污染的工廠應位于居民區主導風的下風向、季風對吹風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谒矗河兴廴緫奈挥诰用駞^的下游,生產中對水質要求高的應位于居民區的上游。

 、垭x城市距離: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區內,有大氣污染的應位于城市熱力環流圈以外。

  2、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原因:工業所用的原料范圍越來越廣,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2)交通運輸:沿海沿江的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對工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交通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不再成為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網絡的通達性作為工業區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4)勞動力素質的影響逐漸增強。

  3、工業區位指向類型

  (1)原料指向型:

 、俟I特點:原料不便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高。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原料產地。③主要工業部門:采掘工業、制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等。

  (2)動力指向型:

 、俟I特點: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業部門:有色金屬冶煉廠。

  (3)市場指向型:

 、俟I特點:產品不便遠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高。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產品的消費市場。③主要工業部門:瓶裝飲料業、家具制造業、印刷、石油加工業等。

  (4)勞動力指向型:

 、俟I特點:需投入大量勞動力。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③主要工業部門:普通的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制鞋工業等。

  (5)技術指向型:

  ①工業特點:技術要求高。②區位選擇原則: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③主要工業部門:集成電路(微電子)、精密儀器等。

  五、工業地域的形成

  ★工業聯系:

    ①生產上的聯系。

    ②空間上的聯系。

    ③信息上的聯系。

  1、工業集聚和工業地域的形成

  (1)導致集聚的主導因素: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廉價勞動力;資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倏梢约訌娖髽I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

  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酃餐霉I區的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苡欣诩刑幚砩a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問題。

  2、工業分散和工業地域聯系

  (1)工業分散的原因:為了充分發揮不同地方的區位優勢(如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尋找最佳區位)。

  (2)工業分散的兩種類型:①產品輕、小、價格貴,②產品極其復雜,如飛機。

  (2)工業分散的條件:①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方便、快捷、廉價;②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手段——世界的“同時性”。

  六、主要工業區

  1、傳統工業區

  (1)概況:①分布:德國魯爾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我國遼中南工業區。②形成條件:豐富的煤、鐵資源。③工業部門: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④興盛時間: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到二戰結束。⑤特點:生產規模大,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

  (2)德國魯爾區的區位條件: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廣闊的市場。

  (3)魯爾區衰落原因: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⑤環境污染嚴重。

  (4)魯爾區整治措施: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②調整工業布局。③拓展交通。④發展科技。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2、新興工業區——意大利工業小區

  (1)生產特點:①以中小型企業、輕工業為主。②生產過程分散。③資本集中程度低。④分散在農村或小城鎮。

  (2)生產模式:中小企業集聚的工業小區模式,形成了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

  3、新興工業區——美國“硅谷”(高新技術工業區)

  (1)高新技術工業的特點:

    ①從業人員知識技能水平高。

    ②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

    ③研究開發費用高。

    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2)“硅谷”區位條件:

    ①位置優越。

    ②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③有高等院校。

    ④交通便利。

    ⑤軍事訂貨(美國特有)。

  七、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愛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連續性較好,但造價高,占地廣,耗費金屬材料多。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2、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范圍廣,周轉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成本較高,運費較貴。適宜小量、近距離運輸。

  3、水運(包括河運和海運):運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4、航空運輸:速度最快,但投資大,運量小,運費最高。適宜運輸急需,貴重且運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運輸:損耗小,連續性好,運量大,但投資大,靈活性差。適宜氣態和液態運輸。

  八、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位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2、區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位因素:

    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

    ②陸域條件(筑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托)。

  4、機場建設:

    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③要避開低濕地區;

    ④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

  5、鐵路建設:

    ①區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促進沿線經濟發展;促進地區穩定繁榮;先進科技是保障。

    ②意義:促進工業生產;加速區域開發;加強工農業城鄉聯系;促進文化科技交流;促進民族融合與交流;有利于政治統一、國家安全,鞏固邊防等。

  6、公路的選線原則:

    ①平原地區:少占好地,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發展的關系。

    ②山區: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線路的總體走向決定于經濟因素,而某一段的具體走向可能取決于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十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

 、龠\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北方以陸路交通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诓煌h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比較規則,道路呈棋盤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呈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對商業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運輸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網點的影響

  ★隨著高速公路的發展,許多商業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結合部。

  ★隨著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業發展,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處出現各種類型的專業化市場、大型超市等。

  ★隨著城市交通的改善,人們出行范圍擴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休閑中心誕生。

  ★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無人售貨等得到發展。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地理: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2”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天天视频2021国产 | 五月天AV免费在线观看 | 日韩专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美日韩免费专区 | 久久精品视频重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