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復習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
牛頓運動定律包括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三條定律。以下是育路網整理的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請考生及時學習。
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理想實驗的魅力
牛頓物理學的基石——慣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變這種狀態。
慣性定義:物體所具有的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慣性與質量描述物體慣性的物理量是它們的質量。
質量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
質量單位:千克(kg)
第二節實驗: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基本思路:保持物體質量不變,測量物體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基本思路:保持物體所受的力相同,測量不同質量的物體在該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
制定實驗方案時的兩個問題
怎樣由實驗結果得出結論a∝F,a∝1/m
第三節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二定律定義:物體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k是比例系數,F指的是物體所受的合力。
力的單位牛頓年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F=ma
力的單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力學單位制基本量:被選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推導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單位:基本量的單位。
導出單位:由基本量根據物理關系推導出來的其它物理量的單位。
單位制:由基本單位和導出單位組成。
國際單位制(SI):1960年第11屆國際計量大會制訂的一種國際通用的、包括一切計量領域的單位制。
第五節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義: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互相依存、同時存在的。
牛頓第三定律定義: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第六節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從受力確定運動情況
從運動情況確定受力
第七節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二)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平衡狀態: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所處的狀態。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0。
超重和失重超重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上。
失重定義: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
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物體時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是0。運動過程中它只受重力的作用。
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的全部內容就是這些,育路網預祝考生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
(責任編輯: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物理復習牛頓運動定律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