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同步解析題及答案

2017-01-11 20:37:53 來源:精品學習網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同步練習及答案

  二、綜合題

  13.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

  (1)將合適的字母填入圖中空格內(每項限用一次)。

  A.土地肥力下降 B.洪水災害增多

  C.河道淤塞加快 D.水土流失加劇

  (2)一個地域的自然資源是一個________,一種資源的變化,將使其他資源及其環境發生變化。圖中內容表明,生物資源的破壞會危及________資源和________資源。

  (3)長江流域的1998年洪水創下多項洪澇災害的歷史紀錄。結合所學知識,試分析其人為原因:

  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據以上分析,你認為人類在利用資源時需注意什么問題?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理環境“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一基本原理的應用。植被破壞引發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會引起區域內氣候、水文等其他要素的改變,進而導致區域生態環境的惡化,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形成惡性循環。長江流域的1998年洪災從人為原因分析,主要在于上游地區的植被破壞、中游的圍湖造田和下游的泄洪不暢。

  【答案】 (1)①D ②B ③C ④A

  (2)整體 水 土地

  (3)亂砍濫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劇 圍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對干流的調節作用 占用沿岸河道種田建廠,使河流的排洪、泄洪能力下降

  (4)人類對資源的利用,必須預先就其對環境及資源整體可能產生的影響作出全面的評估,綜合衡量,防止和減小人類開發可能造成的破壞,并促使環境及各種資源正常發展。

  14.某地理課題組為完成“巖溶地貌發育機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設想,根據以下設想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設想一 氣候是我國南北方巖溶地貌發育差異的主導因素。為論證這一設想,課題組在我國三個石灰巖分布區采樣,獲取如下數據:

  地區 降水時間分布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氣溫(℃) 年溶蝕率(毫米/年)

  廣西中部 相對均勻 1 500~2 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峽 中等 1 000~1 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設想二 植被、坡度對地下巖溶地貌發育有一定的影響課題組根據植被覆蓋率、坡度與地下巖溶地貌發育程度的相關數據畫出了如下坐標圖:

  (1)分別解釋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與年溶蝕率之間的內在關系。

  (2)解釋植被覆蓋率與地下巖溶地貌發育程度關系曲線的形成理由。補充坡度與地下巖溶地貌發育程度的關系曲線。

  (3)為什么在我國北方的深厚石灰巖分布區,沒有形成像桂林那樣的“山水”?

  【解析】 第(1)題,一般情況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氣溫高時年溶蝕率就大。第(2)題,從左圖可以看出,植被覆蓋率高,巖溶地貌發育程度高,這是因為植被具有涵養水源的功能,豐富的地下水促進了巖溶地貌的發育;同時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質也有利于石灰巖的溶蝕。坡度越大時,水的下滲越少,巖溶地貌發育越差。第(3)題,“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氣候、生物、地形、巖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北方地區水熱條件差、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機酸含量較南方低,流水的侵蝕、溶蝕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沒有形成像桂林那樣的“山水”。

  【答案】 (1)降水量大、分布均勻促使石灰巖受溶蝕的時間長,溶蝕率大;氣溫高,水中CO2含量高,加快石灰巖的溶蝕。

  (2)植被覆蓋率高,加快下滲量,減弱了地表徑流,從而促進了地下巖溶地貌的發育;同時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質也有利于石灰巖的溶蝕。畫圖:

  (3)①北方熱量較差,降水較少;②北方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機酸含量較南方低;③北方石灰巖分布區流水的侵蝕、溶蝕作用都比南方弱。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地理: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同步解析題及答案”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野外强美女在线观看 |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1级乱日 | 可以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亚州免费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