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辨析題及答案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非選擇題(共40分)
13.(12分)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嫦娥”工程有很多技術和嘗試是開創性的。試從哲學角度,說明科技創新的重要性。
解析:本題考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組織答案時,首先應指出發展的實質,其次指出科技創新推動認識的發展以及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答案:(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要發展必須要有創新。(4分)
(2)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4分)
(3)在實踐基礎上的科技創新能推動人的認識不斷向前發展,進而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4分)
14.(12分)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教授指出,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有問題眼光,但目的是為了能夠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把握和體現時代的脈絡與精神;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有辯證的批判精神,但目的是為了提出建設性意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問題眼光也好,批判精神也好,都是為了對社會和國家作出有益的貢獻,而不能毫無建樹的破壞。
(1)材料中的問題眼光和批判精神指的是什么?(3分)
(2)為什么說具備問題眼光和批判精神,目的都是為國家和社會作貢獻,而不能毫無建樹的破壞?(9分)
答案:(1)問題眼光和批判精神,指的是善于發現事物內部存在的消極的過時的內容,也就是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時也包含著對現存事物否定的理解。(3分)
(2)①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辯證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否定與肯定、克服與保留的統一,否定和克服的是舊事物中消極的過時的內容,肯定和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的合理的因素。所以,辯證否定通過對舊事物的“揚棄”,不但促進了舊事物的滅亡,而且促進了新事物的產生。②“毫無建樹的破壞”,只強調了對舊事物的否定,只能毀滅舊事物,但不能創造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所以,不能促進發展,也就不會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貢獻。③強調具備問題眼光和批判精神的目的是對國家和社會發展作貢獻,堅持了把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緊密聯系起來,既破壞又建設,把促進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作為目的,因而體現了發展的實質,是正確的。(9分)
15.(2011肇慶模擬)(16分)改革開放以來,山東作為東部沿海大省,取得了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的巨大成就。回顧山東3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的過程,更是破解發展障礙和難題的過程”。
(1)運用辯證的否定觀分析說明,為什么“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的過程,更是破解發展障礙和難題的過程”。(12分)
(2)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內涵豐富,“美”要美在環境,美在心靈,美在秩序。從目前來看,部分地區過分追求“強”、“富”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致使環境污染嚴重。請你運用哲學知識,就如何解決環境污染問題提兩條建議。(4分)
解析:第(1)問考查辯證否定觀的有關知識,可根據其內容及方法論意義,圍繞解放思想這一主題組織答案。第(2)問屬于探究題,一是要運用哲學知識,二是要能解決污染問題。
答案:(1)①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必須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所以,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一個“改革開放不斷發展的過程”。②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其實質就是“揚棄”。辯證的否定是發展和聯系的環節。因此,解放思想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解決舊矛盾、產生新矛盾的過程”。③辯證的否定要求我們必須把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緊密結合在一起,堅持批判性思維,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所以,解放思想的過程更是一個“破解發展障礙和發展難題的過程”。(12分)
(2)①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關系。②要樹立正確意識,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正確的政績觀。③要堅持適度原則,注重結構優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4分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政治:《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辨析題及答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