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走近國際社會》解析題

2017-01-12 17:29:54 來源:高考幫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一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非選擇題

  12、(08四川39)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新問題,如南北差距繼續擴大、世界人口劇增、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等。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對世界環境和發展中國家的關鍵問題進行全面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專題報告。系統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和基本綱領,并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1992年,在巴西召開的有183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通過了《里約熱內盧宣言》和《21世紀議程》兩個綱領性文件,可持續發展觀被不同國家所認同。

  聯系材料,運用國際社會的有關知識,說明為什么可持續發展觀能夠被不同國家所認同。(8分)

  13、(08廣東36)自1989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立后,亞太地區的平均關稅從其成立之初的16.9%下降到2004年的5.5%;同時,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還致力于改善市場環境和投資條件,促進本地區投資的增長;此外,簡化海關程序、便利商務人員通行等措施也惠及各組織成員。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請分別按成員性質、地理范圍和職能范圍說明亞太經合組織所屬國際組織類型。(3分)

  (2)材料體現了亞太經合組織的哪些作用?(4分)

  14、(08江蘇36)2007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與東盟領導人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大全先后舉行,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上遣國際會議共同關注的議題。

  (1)按照職能范圍指出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國際組織的類型,并簡述當代國際組織發展的必要性。(2+4分)

  (2)有人認為”氣候無國界,因此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只能靠國際組織”。請就此觀點談談你的看法。(4分)

  15、(08全國Ⅱ39)抗日戰爭爆發后,蘇聯援華物資通過西北陸路運到中國,英美物資通過香港、越南和1938年開通的滇緬公路運到中國。威廉·凱寧在《飛越駝峰》一書中指出:“從這方面看,中國維持戰爭的能力完全變成了一個供應問題。”

  1942年3月,中國和美國合作,開辟了從印度阿薩姆邦汀江至中國云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線……駝峰航線。3年中,中、美通過這條航線,將大量物資空運到中國境內,并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

  “駝峰航線”增進了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但新中國建立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由于意識形態等原因,美國政府采取敵視中國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兩國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政府采取既接觸又遏制的對華政策,從而使中美關系一直處于既相互借重與合作、又相互制約的復雜狀態。運用所學的政治常識回答:中美關系的曲折變化說明了什么?(4分)依據我國的外交政策,你認為應怎樣處理當前復雜的中美關系?(6分)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一政治:《走近國際社會》解析題”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原创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真实国产乱子伦在线 | 香蕉亚洲国产自在自线 | 最新国产在线不卡AV | 婷婷六月综合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