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 最全期末知識點匯總(三)
地理期末考試日期進入倒數,除了知識掌握,你知道地理也有答題方法與技巧嗎?下面是育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地理必修3最全期末知識點匯總。
地理必修3 最全期末知識點匯總(三)
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1、能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1、能源資源開發評價內容
①區域資源集群狀況;②市場開發前景;③交通等基礎設施。
2、能源工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①資源枯竭;②經濟結構單一,效益低下;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重。
3、礦產開發過程中存在的環境問題
問題: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下采礦,地表塌陷;用水量大,水資源緊張;廢水排放,污染水源;
礦渣堆放,占用耕地,破壞生態環境。
4、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措施
①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推行清潔生產;②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和第三產業; ③調整工業布局;
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 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⑥建立自然保護區;⑦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5、目前我國能源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1)原因:
①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
②我國高能耗的工業發展快,加速了能源緊張;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
④能源勘探、開采跟不上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
⑤國際石油價格上漲;
⑥我國缺少石油儲備體系。
(2)解決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進口石油戰略;
②建立石油儲備體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開發力度,特別是西北、沿海等重點地區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產量; ④加快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川氣東送等工程建設;
⑤穩妥發展核電(我國已在常規能源資源少、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且能源需求量大的東南沿海地區,建設了大亞灣、嶺澳、秦山、田灣和陽江、臺山等核電站);
⑥因地制宜發展沼氣、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⑦加大技術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⑧加強宣傳,提高公民的節能意識;
⑨實現產業升級,適當限制耗能大的工業發展。
2、河流開發及治理
1、評價河流利用條件
(1)水能豐富
落差大——多山地、起伏大;水量大——降水豐富。
(2)航運價值高
流量大——降水量多,流域面積廣;流速緩——流經地形區(平坦);冰期(無、短)——緯度低;客貨流(充足)——城市分布密集。
2、不同河段的開發利用
上游——流速快——水能開發(旅游資源)
中下游——流速較緩——航運(淡水資源灌溉)
3、河流的治理原則
對某河流治理則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說明
(1)修建水利工程:效益從防洪、發電、航運、供水、水產養殖方面說明,其中前兩方面易于理解,而對
航運有利是因為水利工程使上游水深增加,水流變平緩且季節流量變化小而實現的。
(2)流域內水土保持工作:可減少河流含沙量,提高防洪能力。
(3)流域內污染治理工作:保護水質、安全供水。
例2:塔里木河流域開發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態問題有:水資源稀缺、河流斷流、林木死亡、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簡述對塔里木河流域進行綜合開發的措施。
實施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調度和管理,節約用水,依法治水。上游實施老灌區節水防滲改造,修建水
庫;中游修建堤防,減少浪費;下游跨流域調水。
4、如何評價水利工程的影響
首先要采取一分為二的觀點,即任何水利工程的修建既有利也有弊;其次要運用綜合的觀點,即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地認識水利工程所產生的影響。
(1)評價水利工程的利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發電、航運、供水、灌溉、養殖、旅游、防洪等方面。
例:長江三峽的綜合治理
積極的影響
(1)長江三峽水利工程的修建,提高了長江灌溉、防洪、發電、養殖、航運等利用效益。
(2)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生態效益:主要發生在長江的中下游地區 ①有效減輕洪水對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態環境的破壞,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區人民的生存環境;
②減輕下游湖泊的萎縮和泥沙淤積;
③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
⑤以水電代替火電,大幅度減少廢氣、廢水、和廢渣的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及酸雨的危害。
社會經濟效益:對緩解華中、華東、重慶地區的能源供應緊張狀況,減輕煤炭供應和運輸的壓力。
(2)評價水利工程的弊多從工程本身、上游、下游幾方面進行。
對庫區本身的影響:
(1)誘發地質災害——巖崩、滑坡、泥石流;
(2)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沒沿岸平原,不利于農業生產;
(3)淹沒土地,移民問題——關系到社會穩定,對庫區上游的影響:
(1)泥沙淤積、危及港口及航運;
(2)水流減慢,河流自凈作用減弱,增加環境污染程度;霧日增多,酸雨加重,對庫區下游的影響:
(1)洄游性魚類的影響;
(2)泥沙減少,海岸沉積減慢;
(3)流量減少,導致海水倒灌,土壤鹽漬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蝕而后退。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地理必修3 最全期末知識點匯總(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