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
★1、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形成什么樣的民族關系?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1)我國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處理民族關系,我們要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2、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的關系?
互相聯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3、簡述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為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務院、地方各級人大和政府、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實施了與之配套的法規、規章、條例等。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規體系,有力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權益,鞏固和發展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了各民族共同發展和繁榮。
★4、如何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三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洲、自治縣(旗)。
(3)民族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
(5)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原因:它是由我國的歷史傳統(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和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決定的。
(責任編輯:郭躍文)
分享“高考政治知識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