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3會考知識要點(二)
學習地理尤其要注意學習方法。下面是育路小編為您整理的高二地理必修3會考知識要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高二地理必修3會考知識要點(二)
1 東北地區的位置
東北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一個自然地域單元完整的地區,對其位置的了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①經緯度位置。該區的最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地方,最東部也是我國位置的最東部(135°E多)。②海陸位置。東北地區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我國最偏東地區,位置顯著地向海洋突出,它的南面臨近渤海、黃海,東面臨近日本海。③政治地理位置。它的東面、北面、西面分別與朝鮮、俄羅斯、蒙古相鄰,與俄羅斯有漫長的邊境線。④地緣經濟區位。東北地區已成為東北亞地區的地緣中心,與周邊國家貿易活躍。 圖4.2氣候對東北地區農業生產的影響
該圖揭示了氣候條件制約著一個區域農業的生產品種、耕作制度和生長季節等。東北地區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溫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熱量和水分配合得協調,基本可以滿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長的需要,這就使得農作物生長季節集中在氣
溫較高的4—10月,農事活動為春播、夏管、秋收,同時農作物適應環境多為喜溫涼品種,如甜菜等。
(2)地形、土壤條件:
①形一型一營:地形條件往往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類型,關系到農業多種經營。
②壤一養一量:土壤是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直接供給作物養分,肥沃的土壤上作物生長比較旺盛,單位面積產量高。
2、東北地區的地形
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是東北地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征。西、北、東三面分別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所環繞,山地有著豐富的森林,成為我國三大林區之首。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組成的東北平原,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居我國三大平原之首。
(3)社會、經濟條件:東北地區是我國傳統重工業基地、商品糧基地和木材基地,其區域內工業、商業、交通和人口對東北農業發展的影響圖解如下:
3、東北地區農業布局特點
東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地域差異顯著,農業生產的地域性突出。根據氣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農業生產自然條件的差異及農業生產方式的不同,東北地區
4、 東北地區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的分布
該地區降水分布從東南向西北遞減,且山地多于平原,迎風坡多于背風坡。年平均氣溫由南向北遞減;≥10℃積溫,自南向北,從平原向山區遞減。
5、東北地區東西向農業自然條件的差異
東北地區自然條件南北向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熱量,東西向地域分異的主導因素是水分。
6、森林景觀
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是我國最大的天然林區,圖片展示郁郁蔥蔥、高大挺拔的樹木是寒溫帶針葉林區的代表樹種——興安落葉松,它是最喜光又最耐寒的樹種之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的北部。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地理必修3會考知識要點(二)”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