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百舸爭流的思想隨堂檢測題2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wǎng)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9.有哲學家認為,絕對精神指萬物最初的原因與內在的本質,先于自然界與人類社會永恒存在的實在。下列選項中,與這種觀點體現(xiàn)的哲理一致的是()
A.天地成于元氣,萬物成于天地
B.氣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終為主
C.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
D.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答案:B
解析:題干材料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A項把“元氣”作為世界本原,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B項把“理”作為世界本原,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C描述了運動和靜止的聯(lián)系,與材料不符合。D屬于唯物主義觀點。
10.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是()
①可知論和不可知論②一元論和二元論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答案:B
解析: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故選B。
11.下圖是關于哲學基本問題的示意圖。①②③④應填的內容依次是()
A.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不可知論 可知論[來源:學科網(wǎng)]
B.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不可知論 可知論
C.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可知論 不可知論
D.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 可知論 不可知論[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答案:C
解析:凡認為存在決定思維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思維決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義,承認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的觀點是可知論,不承認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的觀點是不可知論。
12.哲學史上存在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的對立。下列選項中能體現(xiàn)這種對立的是()
①樂極生悲 削足適履②形謝神滅 理生萬物③高瞻遠矚 拔苗助長④因勢利導 心外無物[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中的“形謝神滅”“理生萬物”分別屬于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觀點和客觀唯心主義觀點。④中的“因勢利導”強調根據(jù)客觀形勢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屬于唯物主義觀點;“心外無物”強調客觀事物對人的意識的依賴,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①中“樂極生悲”體現(xiàn)了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削足適履”是形而上學的觀點。③中“高瞻遠矚”體現(xiàn)了辯證法思想,“拔苗助長”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
13.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在()
①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②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同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交織在一起③形而上學始終與唯心主義相結合,辯證法始終與唯物主義相結合④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形而上學有時候與唯心主義相結合,有時候與唯物主義相結合,辯證法同樣有時候與唯心主義相結合,有時候與唯物主義相結合,③觀點錯誤,可排除。
二、非選擇題
14.1959年,毛澤東在讀《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時,聯(lián)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jīng)驗,針對當時我國理論界的爭論,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論述。他說:“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說二者同一,不是說二者等同,不是說思維等同于存在。思維是一種特殊物質的運動形態(tài),它能夠反映客觀的性質,能夠反映客觀的運動,并且由此產(chǎn)生科學的預見,而這種預見經(jīng)過實踐又能夠轉化成事物。”
(1)為什么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
(2)怎樣理解思維和存在的同一?
答案:(1)思維和存在不能畫等號,是因為思維和存在的性質不同,思維是主觀的、第二性的東西,存在是客觀的、第一性的東西。
(2)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是指思維是對存在的反映,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對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絕大多數(shù)哲學家作了肯定的回答,也有一些哲學家否認了認識世界的可能性,這就區(qū)分為可知論與不可知論。在認識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時,我們既要把二者區(qū)分開,又要看到二者的聯(lián)系。
解析:解答第(1)問,要從二者的區(qū)別去考慮。解答第(2)問時,需注意辯證思維,既要看到二者之間的區(qū)別,又要考慮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
15.甲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水構成的”;乙認為“自然是絕對理念的外化,社會是絕對精神的體現(xiàn)”。
(1)甲、乙兩人的觀點分別屬于哪兩種哲學陣營?
(2)乙所在的哲學陣營可以劃分為哪兩種形態(tài)?基本觀點各是什么?
(3)它們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答案:(1)甲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乙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
(2)①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②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覺、意志、經(jīng)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③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xiàn)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xiàn)。
(3)分歧是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本題考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基本形態(tài)。第(1)問答出甲、乙分別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即可;第(2)問需要指出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tài)以及基本觀點;第(3)問直接指出根本分歧在于物質和意識(或存在和思維)哪個是世界的本原即可。
(責任編輯:李江濤)
分享“高二政治:百舸爭流的思想隨堂檢測題2”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