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師范大學專業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范)
山西師范大學創建于1958年。學校所在的古堯都臨汾市,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學校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一地域資源優勢,使濃郁的地方文化和教師教育、基礎研究、服務區域發展構成了學校的四大辦學特色。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范)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自然科學基礎知識,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理論、計算機軟硬件系統及應用知識,基本具備本領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實踐技能,并具備良好外語運用能力的計算機專業專門人才。
二、培養規格
1. 素質結構要求
思想道德素質: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責任心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法律意識,自覺遵紀守法;熱愛本專業、注重職業道德修養;具有誠信意識和團隊精神。
文化素質: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修養、人際溝通修養和現代意識。
專業素質: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具備求實創新意識和嚴謹的科學素養;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識和效益意識。
身心素質:具有較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2. 能力結構要求
獲取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信息獲取與表達能力等。
應用知識能力:系統級的認知能力和理論與實踐能力,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頂向下的問題分析方法,既能把握系統各層次的細節,又能認識系統總體;既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又能利用理論指導實踐。
創新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創新實驗能力、科技開發能力、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敏銳性。
3. 知識結構要求
工具性知識:外語、文獻檢索、科技寫作等。
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文學、哲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思想道德、職業道德、藝術等。
自然科學知識:數學、物理學等。
專業技術基礎知識:電工電子學、離散數學、程序設計等。
專業知識:算法與復雜性、計算機組織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網絡及其計算、程序設計語言、人機交互、圖形學與可視化計算、智能系統、信息系統、軟件工程和數值計算科學等。
經濟管理知識:經濟學、管理學等。
三、學制與修業年限
標準學制4年,修業年限4~6年。
四、畢業學分和授予的學位
畢業學分:167
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例規定者,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責任編輯:白小軍)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