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選擇題例題答題技巧
關于政治答題,小編為考生們準備了2017年高考政治選擇題例題答題技巧,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7高考在即,關于政治答題,小編為考生們準備了高考政治選擇題答題技巧,供大家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了解選擇題不選肢所采用的干擾方法
近幾年來,政治高考中常見的干擾肢設置方法有:
A、張冠李戴法,
B、偷梁換柱法,
C、以偏概全法,
D、因果倒置法,
E、答非所問法,
F、正逆顛倒法.
G、魚目混珠法等等
二、選擇題現場操作要領
第一,認真讀題,注意找關鍵詞。
一般來說,每個選擇題的關鍵詞大多在題干的最后一句話中。如"范圍關鍵詞":體現的經濟學道理、哲學道理、政治學道理等。"內容關鍵詞":如措施、制度等。"形容詞關鍵詞":根本、主要等。"動詞關鍵詞":表明、說明、體現、啟示等。
第二,仔細審題,把握幾個原則。
1、直接性原則:最能直接表達或說明題干意思的題肢入選,間接說明或引申意義(亦稱二級引申)的題肢一般情況下均不入選。
2、整體性原則:能從整體上全面說明題干意思的題肢入選,只能說明題干局部意思的題肢不選。(組合式選擇題或不定項選擇題例外)
3、根本性原則:能從根本上回答或最為深刻地回答題干提出的問題,該選肢入選。只能從相對膚淺的層面上回答題干的問題,是題干意思的同義反復,該選肢不選。
4、邏輯性原則:注意題肢表述的邏輯性,如必要條件的不能當成是充要條件。因此,如果見到題肢中的"只要……就……"、"只有……才……",你就要仔細的閱讀,慎重地選擇,否則一不小心,你就能后悔終身。
當然,有些選擇題不能機械套用某一原則,而要靈活運用幾項原則才可解決問題。
第三,運用技巧,掌握解題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最直接的解答方法有兩種:
1、排誤法。即首先直接排除題肢中的錯誤觀點。
2、用選項反套材料。材料中能找到選項表述的知識點則選。
關于排誤法,在多年的高三教學中,我總結出以下十個原則:
1、表述錯誤者不選
這類題目往往通過設置一兩個表述有錯誤的題肢來干擾,在解答時可以運用排除法直接排除錯誤選肢。
【例題】"不登高山,不知天地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這段話說明了:
A、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B、人的的意識具有獨立性
C、認識有時是獨立于實踐之外
D、實踐在認識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這是2003年高考政治第13題。正確答案是D肢。要求考生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A、B表述都有錯誤,應該舍去。
【例題】某市人大通過決議,今后召開市人大全體會議及其常委會議時,為普通市民設旁聽席。這表明
A、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直接行使權力的機關
B、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日趨完善,充分體現我國的國體
C、旁聽市民已成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D、社會主義民主是廣泛的,真實的,全民的民主
這是我們周周練(二)的4題。正確答案是B。ACD表述都有錯誤。A、肢采用偷梁換柱法,D肢采用魚目混珠法。
2、正誤混雜者不選
這類題目往往屬于組合式選擇題,在組合中往往包含一,兩個錯誤選項.即正誤混雜。
【例題】十六大報告指出:"一切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貢獻的勞動,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承認和尊重。""一切合法的勞動收入和合法的非勞動收入,都應該得到保護。"根據這一精神,受國家保護的個人收入有
①存款利息 ②股票收益 ③工資收入 ④傳銷收入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這是2003年高考政治第3題,正確答案是C。很顯然傳銷收入是非法收入,不受國家保護.因此含有④的A、B、D都不選。(魚目混珠法)
3、范圍不符的不選
這類選擇題通常有特殊的規定性,而干擾肢往往是正確的表述,但不符合題干規定的范圍。解答時要求考生必須注意題干規定的范圍.否則就會失誤。
【例題】當前,各地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但不少地方的城鎮建設缺少統籌規劃和長遠打算,拆了建,建了拆的現象經常發生,產生不少矛盾,造成資源的浪費。從哲學思維方法上看,這些城鎮建設的決策者們違背了
A、整體與部分辯證統一的道理 B、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方法
C、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 D、用聯系和發座的觀點看問題
本題干的規定性是"從哲學思維方法上看",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只有C肢符合要求.類似的還有這樣的規定性,如"從經濟學上看","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依據是""政治意義是"等等.
4、以偏概全的不選
在這類題目中,命題者設計的題肢,常以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體,以一種情形代替所有情形。在解答這類題目時,要運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對各個題肢進行全面分析,將觀點片面性,絕對化的題肢舍去。
【例題】某地農民刊登廣告,聘請城里下崗職工到農村去就業,得到一些下崗職工的熱烈響應,他們紛紛到農村承包土地,種果樹,開魚塘,開始了第二次創業。這表明
A,人們的思想觀念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
B,農村比城市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途徑
C,實現再就業必須轉變思想觀念
D,城鄉差別已不復存在
這是1999年全國高考政治第30題,正確答案是A、C肢,B,D肢就是以偏概全,片面地看問題。眾所周知,廣大農村確實需要勞動力,有不少就業的機會,但這并不能表明農村就業機會比城市還多,也不能得出因為有少數城市下崗職工到農村就業,城鄉差別就不復存在,它們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以偏概全法)
5、間接聯系者不選
這類題目往往要求考生選出符合題義的最直接的題肢。二級延伸的,間接聯系的不選。
【例題】江澤民同志在"七一"講話中指出:"要通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一觀點主要體現了
A,事物變化發展的道理 B,事物普遍聯系的道理
C,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 D,物質決定意識的道理
該題應選C。B肢雖然也能說明問題但相對C來說,不夠直接.容易誤選。
(責任編輯:盧雁明)
分享“2017年高考政治選擇題例題答題技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