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訓練試題(帶答案)1
小編為您整理了高二政治知識點,方便廣大網友查閱!希望各位同學,能從中得到想要的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
B 1、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
A.秦的統一 B.文字的發(fā)明 C.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D.撰寫史書
A 2、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①發(fā)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 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鑒 ④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較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3、中華世紀壇序:“大風泱泱,大潮澇澇。洪水圖騰蚊龍,烈火架鳳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惟我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絕者,惟我無雙;和天地并存,與日月同光”,反映出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A.源遠流長 B.惟我獨尊 C.博大精深 D.獨樹一幟
A 4、都江堪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工程。它的主體工程規(guī)劃科學、布局合理,綜合發(fā)揮了分水、導水、塞水、引水和泄洪排沙的功能,形成了科學的、完整的、調控自如的工程體系,既能保證內江灌區(qū)用水需要,又可防止災害發(fā)生。它體現了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是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生態(tài)工程”。這一工程說明了
①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于世界的前列 ②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征 ③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的精神 ④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yōu)秀和最具創(chuàng)造性的民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5、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摒棄一切傳統思想的束縛,建立起全新的民族精神體系
B.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偉大實踐中展示中華民族精神的全新面貌
C.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民族精神
D.中華民族精神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A 6、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A.發(fā)揮“主心骨”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B.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
C.正確對待外來文化思想的影響 D.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C 7、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是因為
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 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具有生機和活力 ③民族精神具有傳統性 ④只有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B 8、我國有許多抒發(fā)愛國情懷的詩詞格言,下列不能體現這一風格的是
A.“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B.“天道酬勤”
C.“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D.“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C 9、在研制“兩彈一星”的過程中,廣大科研工作者培育和發(fā)揚了一種崇高的精神,這就是
①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③獨立自主、不怕犧牲 ④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由于缺乏傳承,我國燦爛瑰麗的文化寶庫的“庫存”正日益減少。據廣西文化部門有關資料,新中國成立初期,廣西有地方劇種18個,到上世紀末,除桂劇、壯劇、彩調劇、粵劇外,其他劇種已難得一見。據此回答10--12題。
B 10、以前,我國存在許許多多的劇種表明
A.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B.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C.中華文化過于繁雜 D.中華文化有包容性
A 11、不同地方,劇種不同,這表明
A.文化的區(qū)域特征 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異 D.文化的實用性特征
C 12、針對材料中的問題,我們應該
A.徹底拋棄傳統文化 B.對傳統文化全盤繼承
C.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 D.以外來文化代替?zhèn)鹘y文化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的文化消費量存在3 000億元到4 000億元的結構性缺口。專家分析,文化產業(yè)在強有力需求的帶動下,有望迅速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之一,成為擴大內需的新亮點。據此回答13--14題。
D 13、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
①有利于擴大內需 ②有利于提高國民整體素質
③有利于改善居民的消費結構 ④有利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 14、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國民收人穩(wěn)步提高,城鄉(xiāng)居民用于娛樂、休閑等方面的文化消費越來越大。這表明
A.生產決定消費 B.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
C.消費是生產的目的 D.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A 15、中國江蘇網載文指出,要大力發(fā)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堅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宣傳思想戰(zhàn)線極為重要的任務。之所以提出上述要求 ,是因為
A.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過程中能產生巨大力量
B.先進文化是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的決定因素
C.文化能夠 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積極的深刻的影響
D.改造落后文化是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
A 16、民族精神與民族素質之間的關系是
A.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
B.一個民族的發(fā)展只取決于民族的綜合素質
C.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就能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
D.在現代建設和社會進步過程中,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能產生巨大的力量
A 17、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表現在
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 分 ②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綜合國力強弱的至關重要因素之一 ③弘揚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動經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從而推動綜合國力提高 ④民族精神是綜合國力的基礎[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18、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因為
①西方敵對勢力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zhàn)略 ②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的需要 ③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要求 ④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兼容并蓄,豐富多彩,是世界上惟一 長期延續(xù)發(fā)展而從未中斷過的文化,是東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是人類文化最輝煌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在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由于受中國社會文明發(fā)展道路以及社會政治結構、經濟結構、地理結構的影響,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精神。它是中華文化內在特質的集中表現,也是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思想基礎。據此回答13~17題。
D 19、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認為,在近6 000年的人類歷史上,出現過26個文明形態(tài),但是只有中華文化是延續(xù)至今而且從未中斷過的文化。這一奇跡足以把中華文化同其他文化區(qū)別開來,如此悠久的歷史,本身就包含了中華文化的許多特質,所以,我們認為中華文化的第一個顯著特點就是
A.開放的氛圍濃郁 B.異彩紛呈 C.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D.源遠流長
A 20、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化,之所以雖歷經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限的魅力。除了其蘊涵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還主要得益于
A.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
B.它所特有的創(chuàng)新精神,即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
C.幅員遼闊,各地區(qū)的文化帶有明顯的特征
D.多民族的長期統一,民族文化異彩紛呈
(責任編輯:李江濤)
- 1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2高鐵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3互聯網金融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4酒店管理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5學前教育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6國際郵輪乘務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7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8動漫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9大數據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 10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查看招生院校
高考就業(yè)率最高的十大專業(yè)排行
分享“高二政治: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訓練試題(帶答案)1”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