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期末復習要點梳理

2017-01-17 13:20:14 來源:精品學習網

   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必須培養合格的公民,加大公民意識的培養。高中生處于公民意識培養的關鍵期,必須給予重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育路小編準備了高二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期末復習要點,希望你喜歡。

  知識點概述

  首先主要是說明如何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的問題: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 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而從頭開始。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根基。另一方面,體 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生活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 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其次主要是談對外來文化的態度問題。一方面要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 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最后主要強調在文化創新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 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堅決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知識點總結

  1.文化創新的途徑有哪些?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于社會實踐

  人類在改造自然和社會的實踐中,創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所以,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

  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這是實現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要著眼于文化的繼承,繼承是發展的前提,文化創新必須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所以文化創新還必須“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2.怎樣理解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怎樣進行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1)理解: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

  ①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

  ②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

  ③是在文化交流和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

  (2)做到: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

  ①需要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

  ②要正確處理好文化差異和文化競爭與文化合作的關系

  ③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3.如何理解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1)文化創新具有繼承性。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傳統文化既是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也是實現文化創新的前提。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而從頭開始。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失去其基本內涵和根基。因此,文化創新不是對傳統文化的根本否定;

  (2)但是,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社會實踐的發展,帶來了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的變化,要求文化體現新的時代精神。文化創新不是抱殘守缺,而是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要警惕和防止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來文化的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就是問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內涵。所以,文化創新,表現在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如何理解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1)文化的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過程,是“取長補短”、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工程。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鑒,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創新的成果。因此,我們對待外來文化不能一味拒絕和排斥,而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

  (2)外來文化中有優秀的部分,也有落后的部分,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自身發展的需要,有選擇地借鑒和吸收外來文化,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文化創新不是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盲目排外的“封閉主義”,也不是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在文化創新過程中,怎樣做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1)要正確把握當代文化和傳統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守舊主義”一味固守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拒絕接受新文化;“歷史虛無主義” 則 ─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傳統文化。

  (2)要正確把握好本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封閉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民族虛無主義”一味推崇外來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甚至民族的存在;“封閉主義”則拒絕接受任何新文化和外來文化。

  (3)以上兩種錯誤傾向都不利于文化的創新,必須予以克服,才能保證文化創新沿著正確的方向、采用正確的方法進行。

  立足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6.辨析:在文化交流中“以我為主”和“海納百川”是矛盾的

  (1)“以我為主”是指文化的民族性,是文化創新的根基,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

  (2)“海納百川”是指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

  (3)文化競爭并不排斥文化合作,因為借鑒和融合有利于共享文化創新的成果,但在借鑒和融合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7.如何理解文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的關系?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傳統文化是通過繼承積累下來的,并滲透在現實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2)文化的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即文化傳承。

  (3)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都包含著文化創新的意義,而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4)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

  高二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期末復習要點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文化傳承與創新期末復習要點梳理”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视频在线视频 | 日韩女同在线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专区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日本免费一区不卡 | 亚洲欧美久久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