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必修2基本營養物質知識點梳理
知識點總結
本節主要講述與生命活動有關的化學物質,主要包含:油脂的組成和結構、油脂的性質、油脂的主要用途、工業上生產肥皂的過程、酯和油脂的比較、糖類的相關知識、葡萄糖和果糖的性質、葡萄糖的化學性質、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果糖的還原性、蔗糖和麥芽糖、淀粉和纖維素、糖類水解產物的檢驗、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斷、氨基酸的分子結構和重要的α-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學性質、蛋白質的組成和用途、蛋白質的性質、酶的定義、酶的催化作用的特點、核酸的化學組成、RNA、DNA等知識。
這些知識主要都是些識記性的知識,重點掌握:油脂的性質、酯和油脂的比較、葡萄糖的化學性質、糖類水解產物的檢驗、淀粉水解程度的判斷、氨基酸的化學性質、蛋白質的性質。
1、油脂的化學性質:由于油脂是酯類,具有酯的性質,可以發生水解。若油脂中含有不飽和烴基,則還兼有烯烴的一些性質。
(1)油脂的氫化(還原反應)
(2)油脂的水解:跟酯類的水解反應相同,在適當的條件下,(如有酸或堿或高溫水蒸氣存在),油脂跟水能夠發生水解反應,生成甘油和相應的高級脂肪酸。
酸性條件下的水解——制高級脂肪酸和甘油
堿性條件下的水解(皂化反應)——制肥皂和甘油
2、酯與脂的區別:
①酯和油脂在概念上不盡相同:酯是由酸(有機羧酸或無機含氧酸)與醇相互作用失去水分子而生成的一類化合物的總稱;如甲酸乙酯、硬脂酸甘油酯、硝酸纖維等均屬于酯類。從結構上看,酯是含有酯基的一類化合物。而油脂指動物體內和植物體內的油脂;動物體內的油脂是固態或半固態,一般稱為脂肪,植物油脂呈液態,一般稱為油;油和脂肪統稱為油脂,它們屬于酯類。從化學意義上說油脂僅指高級脂肪酸與甘油所生成的酯。因而它是酯類中特殊的一類。
②油脂和其他酯在結構上不盡相同,使之在性質及用途上也有區別。
3、油和脂肪的比較:
4、葡萄糖:(最重要的、最簡單的單糖)
①葡萄糖的結構:分子式C6H12O6; 實驗式CH2O;結構式:結構簡式CH2OH(CHOH)4CHO。特點:葡萄糖結構中含有-OH和-CHO,應該具有-OH和-CHO的性質,葡萄糖是多羥基醛。
②物理性質:無色晶體,有甜味,但甜度不如蔗糖,易溶于水,稍溶于酒精,不溶于乙醚,存在于甜味水果、蜂蜜、人體血液中。
③化學性質: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能被弱氧化劑(銀氨溶液、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等)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能加氫還原為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有五個醇羥基,能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還具有醇的其它性質,如與活潑金屬反應、消去反應。葡萄糖在人體組織中發生氧化反應,放出熱量。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發酵生成乙醇。
a、還原性:能發生銀鏡反應和與Cu(OH)2反應;
b、加成反應:與H2加成生成己六醇;
c、酯化反應:與酸發生酯化反應,例如與乙酸反應生成五乙酸葡萄糖酯;
d、發酵反應(制酒精):C6H12O62CH3CH2OH+2CO2↑
e、生理氧化:糖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能源,機體所需能量的70%是食物中的糖所提供的。人體每日所攝入的淀粉類食物(占食物的大部分),最終分解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
5、氨基酸都是白色晶體,熔點高,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氨基酸的化學性質:(氨基酸結構中含有官能團-COOH和-NH2,既有酸性又有堿性)。①氨基酸的兩性:既與酸反應,又與堿反應;②成肽反應。
6、蛋白質的性質:
①蛋白質的膠體性質:
②兩性:因為有-NH2和-COOH
③水解:在酸、堿或酶作用下天然蛋白質水解產物為多種α-氨基酸。
④鹽析:少量的某些鹽能促進蛋白質溶解,大量的濃鹽溶液使蛋白質的溶解度降低在溶液中使之凝聚而從溶液中析出,這種作用叫鹽析。
⑤變性:在加熱、紫外線、X射線、強酸、強堿、重金屬鹽以及一些有機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均能使蛋白質變性。變性屬化學過程,不可逆。蛋白質變性后不僅喪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時也失去了生理活性。利用變性可進行消毒,但也能引起中毒。
⑥顏色反應:具有苯環的蛋白質遇濃HNO3變性,產生黃色不溶物。蛋白質的顏色反應是檢驗蛋白質的方法之一,反應的實質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環的蛋白質使它變成黃色的硝基化合物。
⑦灼燒氣味:產生燒焦羽毛氣味,常用此性質鑒別絲、毛織物等。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化學:必修2基本營養物質知識點梳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