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級化學期中考試章節復習要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化學對我們認識和利用物質具有重要的作用,育路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二級化學期中考試章節復習要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一.學習目標分析
(一)學習目標的確定依據
主題1 化學與健康
內容標準 學習要求 補充說明
1.通過實例了解人體必需的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及其攝入途徑。了解維生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1.1知道人體獲得常見的幾種維生素及其主要來源、攝入途徑。 只要求學生知道幾種維生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即可。
可進行實驗探究或討論:為什么維生素C可作抗氧化劑?
1.2知道維生素C的組成、結構和重要性質。
1.3了解常見的維生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
2.認識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2.1了解人體中幾種常見的微量元素及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以了解微量元素的知識為主,不必拓展。
可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礦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作用,或人體缺乏某微量元素的危害及預防措施。
2.2知道幾種常見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
(二)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人體獲得常見的幾種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知道維生素C的組成、結構和重要性質,了解常見的維生素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體中幾種常見的微量元素及其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幾種常見微量元素的主要來源和攝入途徑。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水果中維生素C的化學性質的實驗,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多種手段獲取信息,并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2)通過網上查詢維生素C有哪些性質和生理作用,使同學們理解學習渠道的多樣化,學習時空的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人體營養物作用的學習,認識營養均衡與人體健康的關系,了解合理攝入營養物質的重要性,從而建立合理膳食的良好習慣。認識化學在促進人類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二、重難點分析
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首次作為獨立成節的知識進入中學化學教科書。本節的內容完善了營養平衡的觀念,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膳食觀。
本節教科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維生素。在簡單介紹脂溶性和水溶性維生素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維生素C的結構、功能和性質,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對維生素C的還原性進行探究。第二部分介紹微量元素。在簡單介紹人體中元素與地殼中的元素有很大的相關性后,以碘元素和鐵元素為重點,介紹缺少微量元素的危害和補充微量元素的方法,由此得出正確的飲食觀和膳食平衡的理念。
本節教學重點:維生素C的性質和在人體內的功能,碘元素和鐵元素對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本節教學難點:維生素C的還原性的實驗探究。
三.教學內容安排
(一)本節內容特點
本節簡單介紹維生素C的主要成分和性質,重點介紹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變化及生理功能,突出這些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很多屬于常識性的知識,但又是每個人每天生活中都要遇到的問題。
本節中安排的拓展性內容,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又很實用的生活常識,如 “食用碘鹽,預防IDD”“補鐵工程”等;有科學史料, “維生素的發現”;這樣處理,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靈活處理,區別對待。
本節采取把學科知識與學生活動結合起來的呈現方式,體現“從活動中學”的指導思想,這些活動努力體現主動性、綜合性、實踐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使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創造力,綜合運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活動形式多樣,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知器官,如“實驗”“科學探究”“思考與交流”“學與問”“實踐活動”等。目的是引導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經歷活動過程,體驗活動樂趣,同時獲得知識。
(二)課時建議
2課時
四、教學資源建議
1.在閱讀教科書、查閱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以“維生素在人類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為題展開討論,引導學生充分展示、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合作學習中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的生長和健康的作用,同時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
2.以維生素C為例,通過學生對“新鮮水果中是否含有維生素C?”的探究實驗,了解維生素的分類、性質特點和主要來源,以及在人體內的重要功能和攝入途徑等,并在這些活動中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3.以補碘、補鐵、補鋅等熱門話題為引子,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微量元素對維持生命活動、促進健康生長和發育的重要作用。
4.全節最后提出藥補不如食補。建議學生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全面攝取多種營養,保持膳食平衡,促進身體健康,并從中認識化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保持人體健康的積極作用。
5.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五、教學方法、學習策略指導
[一]對維生素的教學
幾百年前的歐洲,長期在海上航行的水手經常遭到壞血病的折磨,患者常常牙齦出血,最后痛苦死去,人們一直查不出病因。奇怪的是只要船只靠岸,這種疾病很快就不治而愈。水手們為什么會得壞血病呢?一位隨船醫生通過細心觀察發現,水手在航海中很難吃到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這位醫生試著讓水手天天吃一些新鮮的柑橘。奇跡出現了──壞血病很快就痊愈了。柑橘為什么會有如此神奇的本領呢?
設置問題:水果中含有維生素C嗎?你如何檢驗維生素C的存在?
實驗探究:配制一些滴加幾滴稀碘水的淀粉溶液備用。分別取少量西紅柿、檸檬、橘子、葡萄、梨等果汁,向各種果汁中加入配好的淀粉溶液,觀察淀粉溶液顏色的變化。
初步結果:維生素C廣泛存在于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中。
深入調查:分成若干小組查閱資料,了解維生素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調查內容可分為以下幾個專題:維生素的種類;維生素的作用;缺乏維生素的病癥;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也可以集中力量對某種維生素進行調查,如調查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這樣可以更深入一些。
課堂展示:各小組將調查結果制成展示材料,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匯報。其他同學可以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
得出結論:維生素是生命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物質,雖然量少但意義重大。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評價反饋:上交展示報告,簡述維生素的作用,明確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二]針對微量元素的教學
市場調查:收集市場上常見的保健品(如補血液、補鐵劑、補碘劑、多種元素混合補充劑等),了解其中各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和作用。
調查分析:微量元素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元素。雖然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極少,但人體如缺少微量元素會產生各種不適和病癥。補充微量元素要適量,盲目濫補反而有害無益。
深入討論: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需求并不大,能否通過食物進行補充?哪些食物富含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調查研究: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檢索,調查食物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并提供缺少某種微量元素的食補方案。
通過查閱資料或上網,填寫下表。
元素 元素符號 該元素的作用 攝入量過少的后果 攝入量過多的后果 補充途徑
鈣
鋅
碘
鐵
硒
課堂交流:展示調查結果,分析、討論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的補充方式和各種食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得出結論:藥補不如食補。不提倡任意增補各種營養品,若需要補充,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濫用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評價反饋:上交調查報告,簡述微量元素在人體中的作用。
六.[課堂評價建議]
[一]、活動建議
設計科學探究活動,在進行科學探究時應適時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水平,探究層次進行評價,可以在給學生的探究學案中加入評價內容。
【科學探究】(在教師指導下完成)
1?維生素C藥片的主要成分:維生素C和淀粉。
2?維生素C是白色結晶粉末,無臭,味酸;溶于水,稍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苯、石油醚、油類和脂肪;具有還原性。維生素C用于治療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病癥(如壞血病)及過敏性皮膚病、口瘡、感冒等,能促進傷口愈合,增強急慢性傳染病人的機體抵抗力;可作食物、藥物的抗氧化劑;也可用作食品添加劑。
3?可以按照教科書的提示進行實驗設計。用各種果汁代替維生素C的溶液。把含有少量碘水的淀粉溶液滴入果汁后,溶液顏色變淺或褪去,可證明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
4?把含有少量碘水的淀粉溶液滴在新鮮水果的切面上,過一會兒觀察,會發現淀粉溶液的藍色褪去,說明維生素C的存在。
【實踐活動】(教師給予必要指導)
1.鼓勵學生自己查書或上網查詢有關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知識。
2.鼓勵學生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加強溝通與交流。
3.應提醒學生對所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客觀評價,提高鑒別能力。
[二]課堂練習
第一類: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
1:缺鐵會引起下列哪些癥狀:( )。
A侏儒癥 B 骨質疏松癥 C甲亢 D貧血
說明:考查學生對“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重要作用”的知識了解。
2.夜盲癥、腳氣病、牙齦出血、大脖子病、骨質疏松癥都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導致的?
說明:考查學生對“生活中實際癥狀與人體缺乏微量元素關系”的知識了解。
第二類:維生素C的性質
3:人體血紅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誤食亞硝酸鹽會使人中毒,因為亞硝酸鹽會使Fe2+轉變成Fe3+,生成高鐵血紅蛋白而喪失與O2結合的能力。服用維生素C可緩解亞硝酸鹽的中毒,這說明維生素C具有( )。
A、酸性 B、堿性 C、氧化性 D、還原性
說明:考查學生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育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二級化學期中考試章節復習要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責任編輯:陳海巖)
分享“高中二年級化學期中考試章節復習要點: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