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復習第四單元
1、配置資源的手段?市場經濟的含 義?
手段:計劃與市場
市場經濟的含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 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
2、市場配置資源的必要性、方式、優 點?
(1)資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資源的 有限性與人需求的無限性的矛盾。
(2)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市場配置 資源主要是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 進行的
(3)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
a 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 準確、靈活的反映供求關系變化,傳 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
b 通過市場競爭,商品生產者、經營 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積極調整生 產經營活動,從而推動科技和管理的 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 的有效利用。
(4)作用:基礎性作用。
3、市場規則的必要性、表現形式、內 容、要求?
(1)必要性:只有具備公平、公正的 市場秩序,市場才能合理配置資源
(2)市場規則的表現形式:法律法 規、行業規范、市場道德規范等形式
(3)市場規則的內容:市場準入規 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
(4)要求:凡不符合市場準入規則的 企業、商品,均不準進入市場;禁止 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非法壟斷及其 他非法競爭行為;市場交易必須自 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禁止強 買強賣、巧取豪奪、謀取暴利坑蒙拐 騙等非法行為。 如何規范市場秩序:良好的市場秩序 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建立社會信用 制度
4、信用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要求?
作用:誠實信用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 運行的必要條件。誠信缺失會導致市 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 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 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 之策。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尤其 是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 度。
要求:總之,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每個 經濟活動參與者都必須學法、懂法、 守法、用法,既保證自己的經濟活動 符合法律的規范,又能運用法律維護 自己的權益。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 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循市場道德, 逐步在全社會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 重的良好風尚。
5、市場調節的局限性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解決 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 供給問題,槍支彈藥及危險品、麻醉 品等也不能讓市場調節。
(2)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 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后果;
a 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資 源浪費
b 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經 濟波動和混亂
c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 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兩極分 化
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1)含義: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 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 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2)基本特征:a堅持公有制主體地 位 b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c能夠實行強有力的宏觀調控
7、加強宏觀調控的必要性,國家宏觀 調控的含義、目標、手段及其聯系?
(1)必要性: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社會主 義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標的要求。
(2)國家宏觀調控的含義、目標、手 段
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 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
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 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 段
聯系:國家的宏觀調控應該以經濟手 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 政手段,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 體功能。
8、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和特點(又是 不足)?
(1)總體小康的建設成就: 微觀上: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 質量明顯提高 宏觀上: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 強
(2)特點(又是不足):現在的小康 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
9、全面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目標?
(1)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基礎上, 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 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 增強。
(2)基本實現工業化,建成完善的社 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更 加開放的經濟體系
(3)城鎮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 農差別、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擴大的 趨勢逐步扭轉
(4)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社會就 業比較充分,家庭財產普遍提高,人 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0、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后果及 樹立科學的發展觀的內涵、主旨?
(1)片面追求經濟快速發展的后果: a 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 b 導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 壞
(2)科學發展觀及其內涵、主旨: 內涵: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 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A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 核心
B全面發展就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 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C協調發展就是要堅持“五個統籌”,推 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 層建筑相協調,經濟、政治、文化建 設的各個環節相協調
D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 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 環境相協調 主旨:科學發展觀的主旨在于更好的 發展
11、促進經濟持續協調發展的要求?
(1)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高工業、 農業、服務業水平和效益;
(2)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指堅持以信息化帶 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 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 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 發揮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要形成以高新 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制造業 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產業格局
(3)統籌城鄉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要
①實行工業反哺農 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
②必須推 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 整;
③引導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流 動;
④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
⑤堅持 黨的農村政策;
⑥推進農村改革,減 輕農民負擔,保護農民利益
(4)統籌區域發展 統籌區域發展,推進西部大開發,振 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 起,鼓勵東部率先發展,形成東中西 部互動、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 發展的新格局。
12、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表現、 載體?
(1)含義:是指商品、勞務、技術、 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 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 勢。
(2)表現:a生產全球化b貿易全球 化c資本全球化
(3)載體----跨國公司
①含義:指在本國擁有一個總部,并 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國際 性企業。
②作用:其全球化的生產經營方式大 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 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 工水平的提高。
13、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影響?
(1)實質:以發達國家為主導。
(2)積極影響: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 發展的產物,又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它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 動,促進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和國 際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世界范圍內資 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發 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 展空間。
(3)消極影響: A現階段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以發達資 本主義國家為主導的,這會使世界經 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 重,發達國家財富不斷積累,發展中 國家的貧困不斷加劇 B由于經濟全球化把世界各國的經濟緊 密聯系在一起,使一國的經濟波動不 可避免的秧及他國,加劇了全球經濟 的不穩定,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 安全構成極大威脅
(4)對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抓住機遇,積極參與,趨利避害,防 范風險,迎接挑戰
14、世界貿易組織的作用、基本原 則?
作用:組織多邊談判,制定國際貿易 的基本原則和協定,為成員提供解決 貿易摩擦、沖突的場所
基本原則:非歧視原則,市場準入原 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 原則,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其中 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最惠國 待遇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
15、入世對我國經貿活動的影響?
A積極影響: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為 經濟發展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有利 于促進經濟體制改革和結構調整,增 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總體 上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 B嚴峻挑戰:國際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深 入的與國內市場競爭結合在一起,面 臨的經濟風險會明顯增加
16、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基本戰略 及其關系、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 則、基本國策、作用?
(1)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全方 位、寬領域、多層次
(2)基本戰略:“引進來”與“走出 去”相結合 “走出去” 含義: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 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 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 作 “引進來”與“走出去”的關系 “引進來” 與“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 基本戰略的兩個緊密聯系、互相促進 的方面,從“引進來”到 “走出去”,意 味著我國的對外開放發展到一個新層 次
(3)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的原則:獨立 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
(4)基本國策:對外開放是一項基本 國策。
(5)作用: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 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
從經濟常識的角度談談怎樣轉變經濟 發展方式, 實現我國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① 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 續的科學發展觀,保持經濟、社會、 生態環境持續協調發展
② 綜合利用經濟的法律的行政的手 段,加強宏觀調控
③ 加強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走出一 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 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 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④ 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農 業、工業、服務業的水平和效益;
⑤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促進 經濟由粗放型發展向集約型發展轉 變,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⑥ 發展循環經濟,轉變資源利用方 式,循環、綜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 利用效率;
⑦ 協調投資、消費、出口三者的關 系,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的帶動作 用;
⑧ 以人為本,更加注重不斷提高人民 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更加注重 社會公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 改革發展的成果。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 方針。然而,消費不足特別是農業消 費不足是我國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 目前我國需求結構中投資率偏高、消 費率偏低; 消費率偏低對擴大內需造成 嚴重制約,生產能力出現相對過剩, 經濟出口的依賴程度提高造成外貿順 差過大,出現過剩的流動資金,助長 了投資的高增長。
怎樣解決我國目前的消費率偏低問題 解決辦法:
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的 健康發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 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完善分配制度,理順分配關系,調 高保低擴中,縮小收入差距。
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減少人們的后 顧之憂
④增加就業,千方百計解決就業問題
⑤加強宏觀調控,實施積極財政政策 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穩定物價
⑥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適度投資規 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⑦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營造良好的消 費環境
⑧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我國的對外開放怎樣才能牢牢掌握主 動權:
① 統籌安排對內對外經濟工作,把“引 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創 新對外開放工作思路,擴大開放領 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 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 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② 要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優化進 出口商品結構,堅持以質取勝,增強 應對國際市場波動的能力。
③ 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 資結構。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創 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
請從經濟生活角度回答我國改革開放 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 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 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①堅持和完善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 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按勞分配為主 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經濟制度;
②建立和逐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
③加強并不斷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 堅持科學發展觀;
④積極發展國際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 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政治:復習第四單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