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必背知識點總結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一.建國初期的外交方針
建國初期的外交方針:
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新中國成立僅一年,就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內容
含義
意義“另起爐灶”
不承認舊的屈辱外交關系,而在新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
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國際交往中獨立自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先消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一切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
鞏固了新中國的獨立與主權,奠定了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外交關系的基礎。 “一邊倒”
堅定不移的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在國際交往中不致孤立
二.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提出:
1.提出
1953年周恩來在會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周恩來先后訪問印度和和緬甸,兩國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相互關系的基本原則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
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實踐:
①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提高了新中國國際地位。
、1955年的萬隆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為會議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貢獻。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4.意義:
、贅酥局轮袊饨徽叩某墒(因為它是在我國實行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前提下提出的,既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莫定了基礎。
②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以其包容性和開放性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工作取得的成就:
時間 成就 意義
1949.10—1950.10 與蘇聯等17個國家建交 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政策
1953年 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標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4年 參加日內瓦會議 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身份參加
1955年 參加萬隆會議 加強了我國同亞非各國的聯系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和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新中國成立后由于美國極力阻撓,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長期得不到恢復。
、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美國的霸權地位相對衰落;廣大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成為國際事務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2.過程
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的優勢通過了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恢復中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驅逐臺灣代表的提案,宣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3.意義:
、偈侵袊饨坏闹卮髣倮彩敲绹铝⒎怄i中國政策的失敗。
、诒砻魇澜绺鲊嗣褚笸袊嗣裼押,國際社會對新中國普遍認同;
(責任編輯:康彥林)
分享“高一歷史: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必背知識點總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