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第六課知識點
高二政治第六課知識點
高二政治第六課
1、什么是國家主權?
國家主權是國家的中央政權機關所固有的處理國內國際事務的最高權力。
2、國家主權的特性和基本內容分別是什么?
特性:對內表現為至高無上性。
對外表現為獨立性。
基本內容:國家的政治獨立。
國家的經濟自主。
國家的領土完整。
3、國家主權的實體是什么?
國家主權是以國家為范圍的,只有國家的中央政權機關才是國家主權的實體。
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是一切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也是各國平等交往的前提條件。維護國家的主權,是任何一個主權國家處理與其他國家關系時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4、“一國兩制”方針的內涵包括哪些內容?
堅持“一國”是前提和基礎。
兩種制度并存。
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5、“一國兩制”方針體現了怎樣的原則性和靈活性?
“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既體現了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大的原則性,又充分考慮香港,澳門,臺灣的歷史和現實,體現了高度的靈活性,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6、實行“一國兩制”有何重大意義?
有利于實現祖國的統一。
有利于推動大陸的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有利于香港,澳門,臺灣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7、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方針是什么、四點主張是什么?
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四點主張: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
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
貫徹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
反對“臺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
8、我國已確立了怎樣的民族關系(或我國民族關系的特點)?
我國已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平等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石,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線,互助是社會主義民主關系的保障,和諧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本質。
9、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10、處理民族關系的各個基本原則間是怎樣的關系?
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鞏固和發展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核心是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11、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符合中國國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
12、為什么我國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
第一,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歷史依據。
第二,近代以來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基礎。
第三,各民族小聚居,大雜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區資源條件和發展的差距,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現實條件。
1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特點分別是什么?
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特點:(1)以維護國家的統一為前提。
(2)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
(3)民族區域自治地方是通過自治機關來行使自治權。
14、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優越性)是什么?
意義:(1)保證了少數民族管理國家大事和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民主權利。
(2)有利于捍衛國家的統一與安全。
(3)有利于加快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事業。
15、作為青年學生我們要怎樣自覺維護中華民族的大團結?
憲法規定公民有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責任編輯:彭海芝)
分享“高二政治第六課知識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