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對仗解詞釋句的巧用
下面育路網為大家整理了高二語文對仗解詞釋句的巧用,希望大家在空余時間進行復習練習和學習,供參考。
一、 句中對仗
例1. 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析] “博”與“強”相對,都為形容詞,其中“博”可以釋為“廣博、淵博”;“聞”與“志”相對,當為名詞,分別釋為“學識、見聞”和“記憶力”。這是由兩個偏正短語組成的并列式結構,根據原句結構特點,可以直譯為“(他)有廣博的學識,很強的記憶力”,但文言文的翻譯力求表達簡潔明了,因此可以調整為“(他)學識廣博,記憶力強”。
例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析] “正”與“直”相對,為形容詞,“道”與“行”相對,為名詞,可以譯為“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與“盡”、“忠”與“智”分別對應,語意上互相補充,是互文句,可以譯為“竭盡忠心和智慧”。
例3.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析] “小”與“大”、“邇”與“遠”分別對應,語意相反,構成對文。
例4. 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析] “存”與“興”相對,動詞;“君”與“國”相對,名詞。這是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并列結構,可以釋為“思念國君,振興楚國”。
例5.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析] “兵”與“地”、“挫”與“削”分別對應,兩個主謂短語構成并列結構,譯為“軍隊遭挫敗,國土被削割”。
例6.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析] “懷”與“握”相對,動詞,分別釋為“懷藏”和“手握”;“瑾”與“瑜”相對,名詞,都是美玉,比喻美德。這是兩個動賓短語構成的并列結構,語意上互相補充,構成互文,直譯為“懷藏、手握著美玉”。在此語境中,使用的是比喻義,應譯為“保持美玉一樣的高潔美德”。現在,常用它來比喻人具有純潔高尚的品德。
例7.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例8. 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析] 這兩句與前面的例子稍有不同,“而”所連接的均為動賓短語,共同構成并列結構。“隨其流”與“揚其波”、“哺其糟”與“啜其醨”分別對應,其中“隨”與“揚”、“流”與“波”,“哺”與“啜”、“糟”與“醨”又一一相對。可以譯為“順應潮流去推波助瀾”和“吃點酒糟、喝點薄酒”。
例9.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
[析] “混濁”與“清”、“醉”與“醒”分別相對,語意相反,構成對文。
例10. 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析] 這是兩組反義詞構成的并列結構,“愚”與“智”、“賢”與“不肖”是對文,可以釋為“愚昧、聰明、賢能、不賢能”。
以上就是高二語文對仗解詞釋句的巧用,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責任編輯:陳海巖)
分享“高二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對仗解詞釋句的巧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