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二化學必修知識點趣味“記憶法”
高中最重要的階段,大家一定要把握好高中,多做題,多練習,為高考奮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二化學必修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歌訣記憶法
歌訣記憶法就是針對需要記憶的化學知識利用音韻編成,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讀起來朗朗上口,利記易誦。如從細口瓶中向試管中傾倒液體的操作歌 訣:"掌向標簽三指握,兩口相對視線落。""三指握"是指持試管時用拇指、食指、中指握緊試管;"視線落"是指傾倒液體時要觀察試管內的液體量,以防傾倒 過多。再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可編如下歌訣:"加熱催化氨氧化、一氨化氮水加熱;一氧化氮再氧化,二氧化氮呈棕色;二氧化氮溶于水,要制硝酸就出來".象元素 符號、化合價、溶解性表等都可以編成歌訣來進行記憶。歌訣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確實可以用來幫助記憶,使你輕松愉快地鞏固學習成果。
二、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就是要把需要記憶的化學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起來進行記憶。如地殼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鋁",可諧北方音為"養閨 女".再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錳、鋅、鐵;錫、鉛、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加個那美麗的新的錫鉛統共一百斤。"
三、會意記憶法
神奇的預言
1861年3月30日出版的《化學新聞》,報道了英國物理學家和化學家克魯克斯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并命名鉈,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二年克魯 克斯把一瓶貼有標簽“金屬鉈”的樣本送到國際博覽會上去陳列,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并獲得了巨額獎金。但是后來的化學實驗證實了這瓶樣本并不是真正的金屬 鉈,而是鉈的一種化合物。
由于鉈元素的發現,門捷列夫根據自己的周期表,在 l871年他突然宣布,一定存在一種元素,他稱為“類鋁”,雖然他們不曾相見,但門捷列夫知道它的相貌、性格和脾氣,而且說得簡直有聲有色,活龍活現,難 道門捷列夫是算卦先生嗎?不是,他有著充分的理論根據,在元素性質周期律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大膽預言。但是這個預言發表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引起化學家 的注意。
到了1875年,一位靠自學成長起來的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在對鋁和鉈的光譜性質進行研究時,意外地發現兩條從未見過的紫色譜線,布瓦博德朗肯定 這是一種新的元素產生的,到了 l1月份,布瓦博德朗制得了純凈的這種新元素單質,這種物質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你把這種金屬放在手中,它就會自動熔化為液體.它的熔點僅有29.8℃。 1876年5月他在法國科學院《科學報告集》上公布了自己的新發現,并給出了有關這種新元素的性質。可是不久,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彼得堡的信,署名是門捷列 夫。門捷列夫在信中以非常肯定的語氣指出了布瓦博德朗關于新元素性質測定的不準確性,尤其是比重,不應該是4.7,而應在5.9到6.0之間。當時布瓦博 德朗很疑惑,他明知世界上自己是獨一無二在手中有這種新元素單質的人,門捷列夫怎么知道這種元素的比重的呢? 布瓦博德朗是個非常謙虛謹慎的人,那就不妨再試試,于是他又重新仔細地做了比重實驗,結果確定是5.94,與門捷列夫的預言完全一致。這件事在當時化學界 引起很大的轟動,人們大為嘆服門捷列夫周期表的偉大意義和他的遠見卓識。大家懂得了這項發現是極不平凡的事,在尋取新元素的航行中,意外性和盲目性的牢籠 已經被打破,從此人們可以在門捷列夫周期表的指引下進行了。
會意記憶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進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處理,然后去巧記。如氫氣或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是:實驗開始時,先通氣后加熱,實驗 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停止通氣,因此可會意記作,"氣體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再如把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分別會意成"一分為二"(分解反應)"合二為 一"(化合反應)、"取而代之"(置換反應)、"相互交換"(復分解反應)。
形象比喻記憶法就是借助于形象生動的比喻,把那些難記的概念形象化,用直觀形象去記憶。如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是:"能量低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近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多,能量高的電子通常在離核較遠的地方出現的機會多。"這個問題是比較抽象的,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理解的。
育路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7年高二化學必修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責任編輯:陳海巖)
分享“2017年高二化學必修知識點趣味“記憶法””到: